[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纳米结构的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6458.8 | 申请日: | 202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婧瑶;杨永强;方皓;孙建伶;葛晓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徐鹏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结构 曲霉 孢子 电极 活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纳米结构的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黑曲霉菌种活化,将黑曲霉菌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控制温度进行活化得种子液;
步骤2、发酵固体培养基准备,发酵固体培养基为药剂配制的发酵固体培养基、或者为农林废弃物制备的发酵固体培养基;
步骤3、黑曲霉孢子培养,将步骤1得到得种子液涂到步骤2得发酵固体培养基上,25℃-35℃温度下进行培养,得到黑曲霉孢子;
步骤4、黑曲霉孢子碳化,将步骤3得到得黑曲霉孢子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在200℃-500℃下进行碳化,得到目标产品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
其中,
所述步骤1中,所述黑曲霉菌种为国家医药菌种保藏中心(CMCC)的黑曲霉菌株(菌株分类名称:Aspergillus niger,保藏编号:CMCC98003)或者是自然界筛得的黑曲霉菌种;
所述步骤2中,所述固体培养基为药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或者为农林废弃物固体培养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
将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5g蛋白胨,1g酵母粉,20g葡萄糖,1gKH2PO4,0.5gMgSO4,1L蒸馏水)灭菌,将黑曲霉菌株接种到灭好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作为种子液备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配制的固体培养基,由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粉(添加量2%)制备而成,即5g蛋白胨,1g酵母粉,20g葡萄糖,1gKH2PO4,0.5gMgSO4,20g琼脂粉,1L蒸馏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农林废弃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由水稻秸秆切断成长度为2cm的小段,按质量体积比为1:1与自来水混合制备而成,无需外加碳氮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黑曲霉孢子培养的具体操作为:
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液涂布到马丁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将固体培养基置于25℃-35℃生化培养箱,5至7天后,待菌丝长满整个固体培养基,收集得到黑曲霉孢子;
或者,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液接种到农林废弃物固体培养基上,按照种子液与农林废弃物培养基比例为1:10进行接种;然后将农林废弃物固体培养基置于25℃-35℃生化培养箱,5至7天后,待菌丝长满整个农林废弃物固体培养基表面,收集得到黑曲霉孢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黑曲霉孢子碳化具体操作为:将步骤3收集到的黑曲霉孢子在热解炉中低温碳化,碳化过程是在氩气气氛下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500℃维持1小时,同时氩气的流速为100~300mL/min,碳化后的孢子,即为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的速度为5℃/min。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曲霉孢子为微米级的小球,直径2μm、表面具刺突、形貌规则;
所述黑曲霉孢子表面的孔隙直径为0-4nm。
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黑曲霉孢子电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曲霉孢子中C、N、O和P的含量分别为60%-70%、10%-15%、20%-25%和1%-5%;
所述黑曲霉孢子表面具有-OH、-COOH、C-O、C=O等含氧官能团和C-N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64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