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23702.5 | 申请日: | 2023-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7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24/42;C04B103/22;C04B103/67;C04B111/20;C04B11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波 |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抹灰 石膏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及其制备工艺。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80‑90份石膏粉、1‑3份碱性剂、0.1‑0.3份保水剂、0.02‑0.10份缓凝剂、0.02‑0.04触变剂、0.02‑0.04引气剂、5‑10份轻质填料及5‑10份抗菌气凝胶,且所述抗菌气凝胶内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及纳米金属锌,所述纳米金属锌表面形成有少量含锌离子化合物。本申请的抹灰石膏兼具抗霉菌滋生、防钢筋氧化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抹灰石膏是以半水石膏(CaSO4·1/2H2O)和Ⅱ型无水硫酸钙(Ⅱ型CaSO4)单独或两者混合后作为主要胶凝材料,掺入外加剂制成的抹灰材料。抹灰石膏既有水泥的强度,又比水泥更健康环保、持久耐用,粘接力大、不易粉化、不开裂、不空鼓、不掉粉等优点,而且使用简便,成本较低,因此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环保装饰材料。
然而,抹灰石膏极不耐水,因此,当抹灰石膏长时间应用于潮湿区域时,抹灰石膏很容易吸水并出现霉菌滋生,进而影响抹灰石膏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抹灰石膏在潮湿区域容易出现霉菌滋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及其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层抹灰石膏,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80-90份石膏粉、1-3份碱性剂、0.1-0.3份保水剂、0.02-0.10份缓凝剂、0.02-0.04触变剂、0.02-0.04引气剂、5-10份轻质填料及5-10份抗菌气凝胶,且所述抗菌气凝胶内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及纳米金属锌,所述纳米金属锌表面形成有少量含锌离子化合物。
由于抗菌气凝胶本身的孔状结构丰富,因此,在房屋装修完毕后,抗菌气凝胶也可以对甲醛进行吸附,而甲醛可以与细菌蛋白质的氨基或细菌酶系统中的巯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使细菌失去复制能力,引起代谢系统紊乱,进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而当甲醛吸附量过大时,抗菌气凝胶中的二氧化钛及锌离子化合物则可以对甲醛进行催化分解。
而锌离子化合物也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机理在于,在锌离子化合物使用过程中,锌离子化合物的锌离子逐渐游离出来,当锌离子与细菌体发生接触时,锌离子会和细菌体内活性蛋白酶相结合,从而促使细菌失去活性,进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而且,锌离子还可以强化气凝胶的形成。
另外,在保温层抹灰石膏涂抹于钢筋层时,相对于直接选用锌离子化合物来说,纳米金属锌的使用可以促使钢筋表面形成锌保护层,而后通过牺牲阳极得到阴极保护法对钢筋进行抗氧化防护,有效减少钢筋出现腐蚀的可能性。
但是金属锌本身并没有抗菌功能,而如将金属锌大量转化为锌离子化合物则增加钢筋出现氧化的可能性。而纳米二氧化钛也具有极为优良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机理在于,二氧化钛经过光照激活,产生电子空穴、氧气分子、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自由基引起链式反应,破坏细菌的蛋白质,进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因此,当二氧化钛与金属锌进行混合时,保温层抹灰石膏除了具备稳定的抗菌防霉性能之外,还可以有效减少钢筋或其他铁制物件发生氧化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纳米二氧化钛及纳米金属锌的添加,抗菌气凝胶的表面将形成凹凸不平的界面,从而增大抗菌气凝胶表面的接触角,从而获得疏水的性能,有效降低抗菌气凝胶对水的吸收效果,促使保温层抹灰石膏上的水分可以快速蒸发,有效降低保温层抹灰石膏的湿度,间接降低细菌繁殖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抗菌疏水气凝胶内,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金属锌的摩尔比例为2:(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3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