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载铁路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切换方法、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15458.8 | 申请日: | 202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37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夏明;刘娇;侯晓伟;赖昊;陈姣;曾繁宇;王天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B61L15/00;B61L23/00;B61B1/00;H04W4/48;H04W36/32;H04W36/30;H04W3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 地址: | 200435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载 铁路 虚拟 编组 无线 闭塞 中心 切换 方法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铁路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切换方法、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对非编组列车、编组列车分别设计了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V‑RBC主导的交权和车载主导的交权两种模式,所述切换方法包括:1)非编组列车在V‑RBC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2)编组列车和非编组列车在车载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3)编组列车在V‑RBC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保证了编组列车和非编组列车能够高效地交权,缩短了行车间隔,提高了线路运输能力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信号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载铁路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切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虚拟编组是采用无线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前后相邻运行的两列以上列车进行信息共享、协同控制,形成一个逻辑共同体完成列车控制和调度组织,突破既有闭塞制式认为前车处于静止状态的约束,显著减小列车间的追踪距离,缩短运行间隔,具有适应货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优势。
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V-RBC)是控制编组列车运行的关键设备,通过控制虚拟编组列车中的每列车紧随其紧前列车运行的方式,实现虚拟编组列车的稳定协同运行,最终达到列车群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当重载线路管辖车站较多时,需要设置多个无线闭塞中心分段管理。因此如何保证列车通过效率,确保虚拟编组列车能高速通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重载铁路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切换方法、设备及介质,从而保证了编组列车和非编组列车能够高效地交权,缩短了行车间隔,提高了线路运输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载铁路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切换方法,该方法对非编组列车、编组列车分别设计了虚拟编组无线闭塞中心V-RBC主导的交权和车载主导的交权两种模式,所述切换方法包括:
1)非编组列车在V-RBC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
2)编组列车和非编组列车在车载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
3)编组列车在V-RBC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在移交区间较长,通信质量较好的区间采用V-RBC主导交权的方式;在移交区间较短,通信不稳定的区间采用车载主导交权的方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V-RBC主导的交权模式,在移交V-RBC和接收V-RBC以执行应答器为界,独自管理列车的注册、行车许可计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载主导的交权模式,列车与双方V-RBC建立通信,单独管理编组和授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1)非编组列车在V-RBC主导交权模式下非编组列车监控权从一个V-RBC移交给相邻V-RBC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101、通信列车的行车许可延伸到接收V-RBC管辖范围时,移交V-RBC将接收V-RBC管辖范围内的信息融合在移交列车的行车许可中,并发送给列车;
步骤S102、当移交V-RBC判断列车报告的位置处于预告应答器位置时,且该列车的行车许可已经越过移交边界,向列车发送接收V-RBC的距离和IP地址;
步骤S103、与接收V-RBC建立通信,列车向接收V-RBC注册,并发送参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5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