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12195.5 | 申请日: | 202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方曙光;董瑶;闫鸣;吴智仪;盖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K45/06;A61P1/16;A61K35/7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慢性 酒精 诱导 疾病 益生菌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所述益生菌剂中的菌株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735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85菌株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452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两种菌株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效果上协同增效,相较于单菌使用,两种的组合方式在上述功效上更加显著,为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可以用于制备预防、缓解或治疗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过量饮酒会导致脂肪肝(肝脂肪变性)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轻度肝脏脂肪病变最初被认为一般是良性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积累的增加会对肝脏造成二次打击,导致发展为更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脂肪性肝炎、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消除或抑制肝脏脂肪积累可能是抑制/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一种有潜在价值的策略。已有研究表明,给予益生菌可以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肝酶,并逆转酒精诱导的脂肪肝和肝损伤。酒精诱导的脂肪堆积是由于原位脂肪生成的增加和脂肪酸β-氧化的减少。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关键的代谢主开关,可磷酸化许多组织中涉及脂质代谢的靶酶,包括肝脏。它通过灭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来增加脂肪酸氧化。ACC是肝脏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二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前体。此外,AMPK还调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这两种转录因子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负责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的酶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酒精摄入会导致AMPK活性降低,并增加肝脏中的脂肪积累。
相关机制研究表示,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的使用可以减弱酒精诱导的肠屏障功能障碍和内毒素血症(可能引发肝脏炎症反应等),另外,益生菌预处理可增加肝脏AMPK磷酸化和PPAR-α表达,降低SREBP-1表达,从而减轻酒精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和损伤。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一些功能特性上具有特异性,特异性产生一些有益成分,功能因子等,若能联合使用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协同增效,共同作用发挥各自的有益作用,或许可以提高益生菌在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中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所述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益生菌剂中的菌株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735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85菌株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452的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1菌株。
本发明创造性地将嗜酸乳杆菌LA85菌株和长双歧杆菌BL21菌株进行复配,发现两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效果上协同增效,具体表现在:能够在减少慢性酒精诱导的肝脂积累和肝损伤上协同增效;能够在调节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小鼠的肝脂质代谢水平上协同增效;能够在减轻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小鼠肝细胞凋亡程度上协同增效。相较于单菌使用,两种的组合方式在上述功效上更加显著,获得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预见的技术效果,为改善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可以用于制备预防、缓解或治疗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相关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嗜酸乳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均是益生菌,因此其在用于制备预防、缓解或治疗慢性酒精诱导的肝疾病的相关产品时,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21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