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车协同优化的城轨综合系统节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07266.2 | 申请日: | 202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云;陈默;王青元;孙鹏飞;李竞航;郑湘龙;宋文胜;杨顺风;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周芸婵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优化 综合 系统 节能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车协同优化的城轨综合系统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基本输入数据建立车-线-网-图综合系统耦合模型;
S2、建立列车运行的时-空-速三维状态网络;
S3、根据列车运动特性,确定步骤S2中时-空-速三维状态网络的相邻时间阶段间的列车控制工况转移规则;
S4、对步骤S2中时-空-速三维状态网络每个时间阶段下的列车状态进行降维,得到有效状态空间域;
S5、根据多个体动态规划算法、步骤S1中的车-线-网-图综合系统耦合模型、步骤S3中的列车控制工况转移规则和步骤S4中的有效状态空间域,输出最优协同多列车三维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优化的城轨综合系统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根据基本输入数据建立车-线-网-图综合系统耦合模型的车图耦合;
S12、根据基本输入数据建立车-线-网-图综合系统耦合模型的车线耦合;
S13、根据基本输入数据建立车-线-网-图综合系统耦合模型的车网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优化的城轨综合系统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1、建立车图耦合的列车周期总运行时间部分,表示为:
其中: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2M-1)个车站的到达时刻,M为线路总共的车站数量,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1个车站的出发时刻,T为规定的列车绕线路运行一周的总运行时间;
S112、建立车图耦合的列车区间运行时间部分,表示为:
其中: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运行区间的最小区间运行时间,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1)个车站的到达时刻,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车站的出发时刻,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运行区间的最大区间运行时间;
S113、建立车图耦合的列车停站时间部分,表示为:
其中: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车站的最小停站时间,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车站的出发时刻,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车站的到达时刻,为列车n在其经过的第m个车站的最大停站时间;
S114、建立车图耦合的列车周期总运行距离部分,表示为:
sn(T)=2L
其中:sn(T)为列车n在时刻T已运行的距离,L为单行别轨道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优化的城轨综合系统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包括以下分步骤:
S12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车线耦合的列车纵向动力学部分,表示为:
其中:xn为列车n的位置,tn为列车n的运行时间,vn为列车n的速度,fn(vn)为列车n采用的牵引力,bn(vn)为列车n采用的控制力,a为列车所受的第一运行阻力系数,b为列车所受的第二运行阻力系数,c为列车所受的第三运行阻力系数,mn为列车n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θ(xn)为列车n所处位置的线路坡度;
S122、建立车线耦合的列车动态运行约束部分,表示为:
其中:F(vn)为由列车速度决定的能够施加的最大牵引力,B(vn)为由列车速度决定的能够施加的最大制动力,fn(t)为列车n在t时刻采用的牵引力,bn(t)为列车n在t时刻采用的控制力,vn(xn)为列车n在位置xn处的速度,为列车n所处位置xn处的线路限速,vn(Xm)为列车n在位置Xm处的速度,Xm为车站m所处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72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石材雕刻的金刚石刀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造粒用切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