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与明洞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202908.X | 申请日: | 2023-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苟德明;张安睿;杨洪;刘晓勇;崔炫;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F7/04 |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周廉凤 |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明洞式 隧道 相接 部位 防落石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与明洞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明洞式隧道洞门的明洞结构与桥梁的桥台相接,临近陡崖的明洞结构端的明洞外侧环向上浇筑有厚1.8‑2.5米的混凝土体,桥梁的两护栏与明洞结构相接,明洞结构端两护栏与混凝土体间架设有长30‑50米的柔性棚洞,柔性棚洞一端连接在混凝土体外侧环向上、两侧分别连接在两护栏上;该结构实现在两护栏与混凝土体间连接柔性棚洞,且柔性棚洞防护大部分明洞结构的明洞,桥隧相接部位上方危岩体滚落到柔性棚洞上而不会与明洞结构、桥梁接触损坏明洞结构和桥梁,提高了陡壁条件下桥隧相接位置隧道明洞结构和桥梁的抗冲击能力,该防落石结构实施不受场地和地形条件限制,造价低、施工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陡壁条件下桥隧相接部位防落石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与明洞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
背景技术
受路线走向的限制,公路工程采用桥隧相接方案穿越深切“V”型陡崖峡谷的地形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切陡崖条件下,桥隧相接部位上方通常存在大量落石危岩体,此时需要对明洞基础、洞门结构、桥梁结构、桥梁基础、坡面主被动网、甚至棚洞结构等进行单独设计,若处治不当,则可能对施工安全与后期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针对深切“V”型陡崖峡谷,桥隧相接处危岩体处理通常采用接长明洞、桥梁伸入隧道结构中、设置棚洞结构、坡面落石清除与主被动网设置等方案处理。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案可有效提高洞口结构的安全性,但在陡崖条件下,接长明洞方案实施受限。采用桥梁结构伸入隧道结构中,可以提高桥隧相接部位的安全性,但扩大隧道衬砌结构,造价高施工困难,桥台结构需特殊设计,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采用。在桥隧相接部位设置棚洞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但棚洞结构基础在陡崖条件下施工困难,需要进行优化设计。陡崖条件下,坡面落石危岩体处理也存在一定困难,通常做法是人工钻爆法清除部分松动危岩体,然后在坡面设置主动防护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与明洞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解决陡壁条件下现有桥隧相接处危岩体处理实施受限、造价高、施工困难、需特殊设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桥梁与明洞式隧道洞门相接部位防落石结构,明洞式隧道洞门的明洞结构与桥梁的桥台相接,临近陡崖的明洞结构端的明洞外侧环向上浇筑有厚1.8-2.5米的混凝土体,所述桥梁的两护栏与明洞结构相接,明洞结构端两护栏与混凝土体间架设有长25-33米的柔性棚洞,柔性棚洞一端连接在混凝土体外侧环向上、两侧分别连接在两护栏上。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体朝向桥梁端端面从下往上逐渐向陡崖侧倾斜,倾斜斜度为1:0.25。
进一步,所述柔性棚洞包括骨架及覆盖在骨架上的柔性网。
进一步,所述骨架由若干位于公路横向上的环向杆和若干位于公路纵向上的纵向杆连接而成,所述环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护栏上,所述纵向杆一端连接在混凝土体上。
进一步,所述护栏为钢筋混凝土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长度方向上间隔预埋有多个法兰盘,若干环向杆通过多个法兰盘与钢筋混凝土护栏连接。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体环向上间隔预埋有多个法兰盘,若干纵向杆通过多个法兰盘与混凝土体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混凝土体外周在纵向截面内为梯形。
再进一步,所述混凝土体由C25轻质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2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