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用炉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9728.0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6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莫梦婷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用炉,包括有燃烧换热装置(1);换热器(2);换热管道(3);采暖进水管(4a)和采暖出水管(4b);生活进水管(5a)和生活出水管(5b);输送泵(6);以及膨胀水箱(8),具有用于收容和补充循环回路中循环水涨缩量的采暖水容腔(8121),该采暖水容腔(8121)通过管路连通换热管道(3)或采暖进水管(4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水箱(8)还具有能够与采暖水容腔(8121)进行换热的生活水通道(8122),所述的生活进水管(5a)至少有部分经过该生活水通道(81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两用炉能够提高生活热水在冬天的出水速度,并避免生活热水在夏天烫伤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两用炉。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住宅设有地暖等水热供暖设备,这些住宅中,除了生活用水供水以外,还需要额外供水给相应的水热供暖设备进行采暖。因此,普通的燃气热水器则无法同时进行生活用水的热水供应和水热供暖设备的采暖水供应,需要设置两用炉,来同时对生活用水进行热水供应和采暖水供应。
现有的两用炉中,内循环与外循环中使用三通阀进行切换控制:在采暖模式下,两用炉切换至外循环,换热管道与采暖管道相连通,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换热管道内的水经过燃烧换热装置加热后排出至采暖管道中,热水通过外循环流经各个房间,从而实现供暖;在生活热水模式下,两用炉切换至内循环,换热管道自身形成循环回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热水通过内循环在流经换热器时与生活用水管道进行换热,从而实现生活热水的供应,此时,换热管道与采暖管道不连通,外循环中断,采暖管道内的水为死水,采暖自动停止,直至使用生活热水结束。具体结构可参见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624991.4(公布号为CN108061375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两用炉工作系统》。
但是,上述两用炉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冬天使用生活热水时,出水速度慢,每次打开热水龙头,都需要释放较长时间的冷水;另一方面,夏天使用生活热水时,由于生活水进水温度高,极易出现温度超调的情况,导致烫伤的风险。
另外,两用炉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用户的生活热水需求和冬季采暖需求,近年来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越来越多的两用炉产品增加了零冷水功能,它主要是在生活水路中增加一个循环水泵并结合安装在水路中的单向阀,使生活水可进行内循环,此循环运转并经过加热后,打开任一用水点热水龙头时,可以不再释放一段冷水,直接出热水,实现热水零等待,这项功能可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但是,使用零冷水功能也有一定的限制性。两用炉的采暖和生活热水共用一套加热系统,其主要靠系统中的三通阀对加热水路进行切换,实现采暖和生活水的独立运行(采暖和生活热水只能运行一种,生活热水优先,无法同时运行)。对于具备零冷水功能的两用炉来说,需要全天或在预约时段开启零冷水功能,用户使用体验才会达到最佳,但冬天当长时间进行零冷水功能时,采暖功能会长时间停止,这样用户家采暖会受影响,导致房屋温度达不到要求,影响采暖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活热水在冬天的出水速度的两用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生活热水在夏天烫伤用户的两用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零冷水功能和采暖体验发生冲突的两用炉。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和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两用炉,包括有燃烧换热装置,包括有具有换热通道的热交换器;
换热器,内部具有相互换热的热水通道和冷水通道;
换热管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的第一换热段至少有部分经过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通道,所述的第二换热段至少有部分经过所述换热器的热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9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DLR基因部分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