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用高压发泡混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8731.0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5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山峰;范刚;陈佩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乾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44/60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王利利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发性 聚苯乙烯 填充 树脂 高压 发泡 混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用高压发泡混合装置,涉及发泡成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以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作为发泡成型工艺的原材料,并以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加热‑发泡原理为基础,主要针对聚苯乙烯树脂的预发泡处理过程,以搅拌釜作为聚苯乙烯树脂的搅拌结构,并在搅拌釜中分别设置多向蒸汽进口和泄口,其中多向蒸汽进口为活动式,用来定向改变蒸汽射出方向,促进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珠粒可以均匀扩散和自由流动,其泄口可以作为蒸汽的泄压口和熟化后的聚苯乙烯树脂珠粒的排出端口,并且在排出蒸汽或熟化后的珠粒时,不会影响到搅拌釜内的压力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用高压发泡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又称为发泡聚苯乙烯树脂,是由苯乙烯悬浮聚合,再加入发泡剂而制得的一种树脂,可作为发泡成型的原材料,其原理是:通过加压加热方式,使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以下称之为珠粒)内部的不同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气态分解物和固态物,气态分解物充斥在固态物的内部形成了致密的气孔,最终得到的材料可以作为隔热、保温、隔音行业中的应用材料;
对珠粒来说,为了加快发泡效率,需要对珠粒进行熟化处理,其过程是:以适宜温度、压力的蒸汽与珠粒进行混合,使珠粒在混合阶段完成初步发泡反应,珠粒变软,最后将熟化后的珠粒排出到成型模具,按照工艺要求标准,施加恒定温度和恒定压力,使熟化的珠粒进入到完全反应至膨胀成型的状态;
对珠粒的混合熟化过程来说,蒸汽的喷射方式是以单一方向,虽然可以起到混合蒸汽和珠粒的效果,但是二者之间混合过程中,完全熟化、半熟化、未熟化三种状态的珠粒以不规律方式扩散,三种状态的珠粒相互掺和交容,就会面临如下问题:因为热力产生的压力差,结合珠粒在不同状态下的质量差,完全熟化珠粒难以从珠粒与蒸汽的混合物中“脱离”,导致熟化时间过长出现过熟化的问题,抑或者一部分熟化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用高压发泡混合装置,用于当前在对珠粒进行熟化处理时,因为受到压力、温度、质量差、蒸汽流向的影响,导致珠粒以不规律方式扩散,出现珠粒过熟化或熟化时间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发性聚苯乙烯填充树脂用高压发泡混合装置,包括底托板,所述底托板上沿从下到上的方向分别设置有中转台和混合釜,所述混合釜的横截面呈凸字形,且混合釜内部安装有承托台,所述混合釜与底托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承托台上有呈竖向设置的汽流筒,且承托台下侧设置有活动锥,所述汽流筒上设置有气压传感结构,且汽流筒在混合釜内壁上沿竖直方向为滑动连接;
所述承托台上侧曲面中心点位置设置有泄汽管,所述泄汽管内部设置有蒸汽限向结构,且泄汽管上端安装有多个搅拌棒,所述蒸汽限向结构包括两个安装环架、中心转管和通汽管,两个所述安装环架在泄汽管内壁位置上为转动连接,且两个安装环架之间安装有多个活动环,多个所述活动环沿安装环架的圆心点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中心转管与安装环架的中心点之间相连接,且中心转管与泄汽管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通汽管安装在安装环架的中心点位置,且通汽管与中心转管之间相连通,所述活动环中设置有多个气嘴套,气嘴套的中端部分为球形,且气嘴套末端与通汽管之间连接有软管,所述气嘴套对应活动环的圆周外壁上安装有万向球节,且气嘴套通过呈球形的中端部分、万向球节分别与泄汽管、活动环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承托台内部设置有对应泄汽管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中转台中设置有对应中心转管的第二驱动结构
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内环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承托台的内部位置中,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且驱动齿轮与内环齿轮之间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泄汽管下端的传动轴之间相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主动齿轮和协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中转台中,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之间相连接,所述协动齿轮安装在中心转管上,且协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乾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乾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8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
- 下一篇:EGR阀上游压力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