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综合整形术后用生物电刺激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8290.4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3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廖俊琳;魏阳晨;李里;韦壹;陈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F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赵子珩 |
地址: | 4210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整形 术后 生物电 刺激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综合整形术后用生物电刺激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鼻内固定模块、鼻外固定模块和外接生物电源模块,所述鼻内固定模块包括导电硅胶、支撑软体、C形固定架和第一导片,所述支撑软体呈镂空的圆筒状。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鼻内固定模块、鼻外固定装置的配合设置,鼻内固定模块、鼻外固定模块的结构根据鼻部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对鼻整形术后鼻进行内、外固定,固定效果好,缓解重建鼻的挛缩、塌陷和狭窄,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鼻内固定模块、鼻外固定模块和外接生物电源模块可拆卸,仅需每日~分钟的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促进鼻部软骨再生的效果,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制造,可重复使用,成本低且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鼻综合整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鼻综合整形术后用生物电刺激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鼻综合整形术通常需要进行自体软骨组织或细胞支架移植,术后软骨可发生完全愈合、有限愈合、未填充缺损和软骨组织的卷曲、吸收等,进而导致重建鼻发生塌陷和狭窄,影响手术疗效。移植的软骨组织内部无血管结构且细胞活性低,这些均限制了其自我修复能力。
电疗法作为物理疗法中的一种,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无痛无创等特点,已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有研究发现,生物电刺激可以通过增强细胞外基质蛋白吸附、钙离子流入和内源性TGF-β1的分泌来改善干细胞的软骨形成分化。由于软骨对电刺激很敏感,基于电池和双金属电极已被用于产生纳安电流以刺激兔子膝盖中透明软骨的生长。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生物电刺激设备用以促进重建鼻软骨再生和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为了避免重建鼻的纤维化和挛缩塌陷,应用鼻内、外固定器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鼻内固定器为硅胶材料,而导电硅胶是将银包铜粉、镍包石墨粉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胶中,通过导电颗粒互相接触连通,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将鼻内固定器联合鼻外固定装置,使用导电硅胶材料和外接电源制备成生物电刺激设备,可以产生传导生物电的效用,以促进软骨再生。
传统的鼻综合整形术后护理仅应用药物和鼻固定器,其他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仪器如红外线理疗灯,因其热效应可能加重软骨吸收和卷曲,而中、低频脉冲理疗仪疗效并不确切,且这些理疗设备并不适用于面部重建鼻的术后护理。目前还没有一种综合了鼻固定装置和生物电刺激设备的医疗器械。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鼻综合整形术后用生物电刺激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备能够有效对鼻整形术后鼻进行内、外固定,固定效果好,缓解重建鼻的挛缩、塌陷和狭窄,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鼻内固定模块、鼻外固定模块和外接生物电源模块,所述鼻内固定模块包括导电硅胶、支撑软体、C形固定架和第一导片,所述支撑软体呈镂空的圆筒状,所述导电硅胶包裹支撑软体,所述导电硅胶之间固定连接有C形固定架,所述第一导片固定连接在C形固定架中部;
所述鼻外固定模块包括导电硅胶片、弹性C形固定架和第二导片,所述弹性C形固定架正面呈C形,所述弹性C形固定架的正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片,所述导电硅胶片包裹弹性C形固定架的两侧尾部;
所述外接生物电源模块包括开关、外壳、显示屏和电阻调节旋钮、导电贴,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开关和显示屏,所述外壳上活动连接有电阻调节旋钮,所述外壳通过导线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电贴,所述导电贴分别与第一导片和第二导片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软体的顶口直径小于其底口直径。导电硅胶为银包铜粉、镍包石墨粉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胶中的软性材料,支撑软体为不易变形的中空圆柱,作为内部设置的支撑软体和外部硅胶本体共同构成鼻内固定中空圆柱,两个圆柱的底部由C形固定架相连,连接桥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8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