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微乳液型渗吸排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97877.3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4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大瑞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松原市海洋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丽;姚亮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乳液 型渗吸排油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微乳液型渗吸排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渗吸排油剂为纳米微乳液或纳米微乳液的稀释液,纳米微乳液由50‑60%的油相组分和40‑50%水相组分组成,油相组分包括油相物质、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醇醚,水相组分包括Gemini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醇和水;纳米微乳液外相为水相、内相为油相;Gemini表面活性剂为含有聚氧乙烯基的吉米奇季铵盐、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不对称吉米奇季铵盐。该渗吸排油剂的液滴直径5‑20nm,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低至9.9×10‑4mN/m以下,具有高效渗吸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微乳液型渗吸排油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高渗油气资源在新增勘探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低渗油气资源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据统计,截至2017年,在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储量所占例高达73.7%。同时,随着现有储量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往较难开发的低渗透油藏油气资源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重要程度不断加大。预计截至2035年致密油产量将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45%以上,因此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变得愈发重要。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三低两高”特征,即原始地层压力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毛管压力高、有效应力高,一般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具有有效产能。同时,低渗透油藏普遍微裂缝发育,储层呈现基质-裂缝双重流动特性,在注水开发中表现出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上升快、见水后基质中仍存有大量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一直是一大难题。
渗吸采油是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油藏开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低渗透油藏中压裂造缝未波及区域,储层致密、启动压力高、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产油主要依靠储层基质-天然裂缝之间的油水渗吸交换。因此,渗吸采油技术的研究对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李爱芬等人通过建立自发渗吸体积与渗吸时间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分析研究渗吸效果与压裂液的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界面张力对于渗吸效果有较大影响。对于压裂液的渗吸作用,界面张力并非越低越好,而存在某一个最优值,此时渗吸效果最优。
2021年,王飞等人针对压裂后采用焖井投产的生产方式,提出了一套考虑多重因素的焖井压降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焖井压降早期由于裂缝的窜流以及滤失的影响,裂缝一直处于闭合的状态;中期为渗吸阶段,压裂液的滤失和储层渗吸逐渐平衡;晚期压力波到达控制边界,压裂液的滤失与渗吸速度逐步下降直到零。石军太等人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致密气藏压裂后焖井时间即优化压裂生产制度,结合电镜扫描等室内实验手段开展渗吸室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渗吸速度和渗吸最终采收率与岩心亲水性呈正相关。压裂作业所用的压裂液浓度越低,基质渗吸的效果越好。
目前对于渗吸采油的研究多是关于实验方法、渗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缺少安全环保兼顾高效渗吸能力的渗吸排油剂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渗吸能力的渗吸排油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三方面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微乳液型渗吸排油剂,其中,该纳米微乳液型渗吸排油剂为纳米微乳液或纳米微乳液的稀释液,以纳米微乳液质量为100%计,纳米微乳液由50%-60%的油相组分和40%-50%水相组分组成,油相组分包括油相物质、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醇醚,水相组分包括Gemini 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醇和水;
所述纳米微乳液滴外相为水相,内相为油相;壳核结构的分布使微乳液在储层中具有较低的吸附率和吸附损失,能够提高自发渗吸的作用距离和波及范围;
其中,所述Gemini 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Gemini 表面活性剂为含有聚氧乙烯基的吉米奇季铵盐、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不对称吉米奇季铵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大瑞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松原市海洋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大瑞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松原市海洋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7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