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自适应周期与兴趣量因子的图卷积网络推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96986.3 | 申请日: | 2023-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0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钱忠胜;叶祖铼;秦朗悦;张丁;姚昌森;俞情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财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6 | 分类号: | G06F16/9536;G06F16/901;G06F16/9035;G06F18/23213;G06F18/27;G06N3/0464;G06N3/042;G06N3/048;G06F1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攀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自适应 周期 兴趣 因子 图卷 网络 推荐 方法 | ||
1.一种结合自适应周期与兴趣量因子的图卷积网络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将多个用户针对不同项目的历史行为记录转化成以时间间隔为单位的行为记忆序列;
步骤2,从行为记忆序列中提取出每个用户的浏览次数和浏览周期,根据浏览次数和浏览周期对同种类型项目下不同用户间的兴趣周期进行K均值聚类,得到同种类型项目下不同兴趣形态下的用户群,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式拟合出同种类型项目下不同兴趣形态的函数表示,最后根据目标用户所属的兴趣形态匹配拟合出相应函数,并得到自适应周期;
步骤3,根据目标用户的行为记忆序列,按照预设的周期间隔数对目标用户的浏览周期进行切割,结合目标用户在单位周期内的浏览情况和设定的兴趣浮点变化规则,构建出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进一步使用Sigmoid函数对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进行平滑优化,将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中最后一个兴趣浮点的数值作为目标用户对目标类型的项目的当前兴趣量因子;
步骤4,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构建可计算用户兴趣程度的兴趣模型,将步骤2得到的自适应周期和步骤2得到的当前兴趣量因子代入兴趣模型,得出目标用户对目标类型的项目的兴趣程度,再根据该兴趣程度计算兴趣权重占比,根据该兴趣权重占比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排序,再根据排序情况构建用户-类型-项目三元图结构,最后将用户-类型-项目三元图结构输入到图卷积网络模型中,得出目标用户对各个项目的得分,按照得分大小对各个项目进行排序以及组建推荐列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自适应周期与兴趣量因子的图卷积网络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行为记忆序列的表达式如下:
;
其中,表示行为记忆序列,表示交互总次数,表示用户对项目进行第1次浏览和第2次浏览的时间间隔,表示用户对项目进行第2次浏览和第3次浏览的时间间隔,表示用户对项目进行第3次浏览和第4次浏览的时间间隔,表示用户对项目进行第次浏览和第次浏览的时间间隔,表示用户最近一次对项目进行浏览的时间戳,为自适应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自适应周期与兴趣量因子的图卷积网络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自适应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
且;
其中,表示目标用户对项目的兴趣形态标识,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与第个兴趣形态,均表示偏置参数,为条件表达式函数,均表示权重参数,表示浏览次数,表示浏览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自适应周期与兴趣量因子的图卷积网络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定义一个周期间隔数,将其作为单位周期间隔长度,将目标用户的浏览周期切分为
步骤3.2,设定如下兴趣浮点变化规则:
(1)有效切分指数从第一次出现用户对项目产生行为开始计数,逐个切分周期递进,有行为则加一个单位,否则减一个单位;
(2)预先设置兴趣量的有效饱和值;
(3)若用户对新项目产生行为,则兴趣指数从0开始计数;若用户对旧项目再一次产生行为,则兴趣指数在原来的数值上继续计数;
步骤3.3,根据目标用户在单位周期内的浏览情况以及上述的兴趣浮点变化规则,构建出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对于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得到的每个兴趣浮点的数值,使用Sigmoid函数进行平滑优化,Sigmoid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
其中,表示兴趣浮点的数值,表示预先设置的兴趣量的有效饱和值,为控制参数,为自然数底;
步骤3.4,将用户-项目兴趣浮点模型中最后一个兴趣浮点的数值作为目标用户对目标类型的项目的当前兴趣量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财经大学,未经江西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69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