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5943.3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7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姚明辉;王昭淇;牛燕;吴启亮;陈建恩;唐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人体 上肢 运动 俘能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包括底座、盖板、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螺旋单向激励机构、固定梁和转子发电模块;底座顶壁固定盖板,二者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高速轴、低速轴以及固定齿轮的齿轮轴,在高速轴上同轴线上下间隔连接有螺旋单向激励机构、转子发电模块,低速轴的齿轮轴上下两端均分别与安装在盖板以及底座内的轴承内圈固定相连。在低速轴上套装固定有主动轮和从动齿轮,主动轮和从动齿轮上下固定相连。高速轴上下两端均分别与安装在盖板以及底座固定连接,齿轮轴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能量采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能量俘获器机械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
背景技术
各类可穿戴电子器件在环境检测、人机交互界面、人体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应用传统电池供电面临需要定期更换、电池体积大、污染环境等实际问题,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的供电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自供能技术的研究,其本质是人体能量俘获。人体运动能量具有低频、周期性非谐波等特点,而传统的能量俘获器的振源具有高频、谐振等特点。这导致传统的能量俘获器在人体运动能量俘获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综上所述,在现有能量俘获器在人体运动能量采集领域存在无法有效采集人体低频运动能量和能量俘获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能量采集效率的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种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包括底座,在所述的底座的顶壁上固定有一个盖板,在所述的底座和盖板之间的空腔内从左至右依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高速轴、低速轴以及固定齿轮的齿轮轴,在所述的高速轴上同轴线上下间隔连接有螺旋单向激励机构、转子发电模块的转子结构以及限位块,低速轴的齿轮轴的上下两端均分别与安装在盖板以及底座内的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在所述的低速轴上套装固定有主动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齿轮上下固定相连,所述的高速轴以及固定齿轮的齿轮轴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齿轮轴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固定梁一端压紧固定齿轮设置,固定梁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固定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的固定齿轮的齿数与从动齿轮的齿数的比值大于1,所述的固定梁具有能够与人体固定的固定端,所述的螺旋单向激励机构包括中间开有内螺纹孔的外层部分,所述的外层部分位于转子结构上方,在内层部分下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内层部分的下部外螺纹与外层部分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在外层部分上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的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所述的内层部分以及限位块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的转子结构与高速轴转动相连,在所述的转子结构和限位块之间的高速轴上套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转子结构、限位块固定相连,所述的外层部分能够上下移动远离转子结构或者与转子结构接触并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转子结构转动,转子发电模块的定子安装在底座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引入了齿轮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以及螺旋单向激励机构,以期能够将人体的低频运动信号,利用齿轮传动机构和带传动机构的传动比,转化为高频信号。进一步通过螺旋单向激励组件将信号传递到转子发电模块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达到提高人体运动能量的采集效率的目的,可以缓解现有能量俘获器无法有效采集人体低频运动能量和能量采集领域存在能量俘获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能量采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人体上肢运动俘能器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5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