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锂电池的自学习防错装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5519.9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1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李姗;郑道松;孟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自学习 防错装 识别 方法 装置 车辆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锂电池的自学习防错装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双锂电池中第一锂电池的第一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二电平信号,以及第二锂电池的第一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三电平信号和第二硬线连接端口的第四电平信号,基于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自学习得到第一锂电池的第一位置位,基于第三电平信号和第四电平信号自学习得到第二锂电池的第二位置位,并将第一位置位和第二位置位分别同步至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以对双锂电池进行防错装识别。由此,解决了双锂电池需要两个零件号分别通过软件策略和总线交互以识别自身位置,增加了错装风险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锂电池的自学习防错装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双锂电池互为冗余备份为车辆提供了良好的供电方式,同时,也成为当今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双锂电池车型采用双锂电池为车辆供电。其中,一部分车型通过将两个锂电池分别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和硬线实现识别自身的位置,另一部分车型通过两个锂电池对应的两个零件号各自做同一种通讯软件和总线进行交互。
然而,开发两套通讯方式或者通过两个零件号分别开发同一种通讯方式,增加了产线的管控要求和错装风险,从而影响双锂电池供电性能,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锂电池的自学习防错装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以解决双锂电池需要两个零件号分别通过软件策略和总线交互以识别自身位置,增加了错装风险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锂电池的自学习防错装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双锂电池中第一锂电池第一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一锂电池第二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二电平信号,以及第二锂电池第一硬线连接端口的第三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锂电池第二硬线连接端口的第四电平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自学习得到所述第一锂电池的第一位置位,基于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和第四电平信号自学习得到所述第二锂电池的第二位置位;以及
将所述第一位置位同步至第一控制器,并将所述第二位置位同步至第二控制器,以利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双锂电池进行防错装识别。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利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对所述双锂电池进行防错装识别,包括:
获取所述双锂电池的诊断请求信号;
分别发送所述诊断请求信号至所述双锂电池的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并接收所述第一锂电池基于所述诊断请求信号反馈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锂电池基于所述诊断请求信号反馈的第二位置信息;
利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位得到所述第一锂电池的防错装信息,利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位得到所述第二锂电池的防错装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锂电池的防错装信息和所述第二锂电池的防错装信息得到所述双锂电池的防错装识别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别发送所述诊断请求信号至所述双锂电池的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包括:
根据所述诊断请求信号得到第一识别信号和第二识别信号;
在第一预设位置定向发送所述第一识别信号至所述第一锂电池,且在第二预设位置定向发送所述第二识别信号至所述第二锂电池。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获取所述双锂电池的诊断请求信号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双锂电池的当前配置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5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水预脱硫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械拆装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