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93370.0 | 申请日: | 2023-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涛;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张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9/02 | 分类号: | B29B9/02;B26D1/60;B26D5/08;B26D7/06 |
| 代理公司: | 徐州长荣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69 | 代理人: | 余娜 |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颗粒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包括固定架、截断组件和同步架,将冷却后的柱状物料放置于固定架上,在输送组件的输送下,柱状物料沿固定方向前进,在柱状物料运行至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之间的第一间隙内时,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相互靠近,完成对柱状物料的截断,使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共同完成对柱状物料截断,使得柱状物料的截面更加平整,提高颗粒状物料的光滑度。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对柱状物料截断的同时,在同步架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柱状物料同步前进,减少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对柱状物料前进的阻碍,进而使得加工出的颗粒大小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简称PP,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聚丙烯是白色蜡状材料,常规的聚丙烯为方便运输及再加工处理常常呈颗粒状,外观透明而轻,熔点为189摄氏度,在常温下具有耐酸、碱、盐和有机溶剂腐蚀的能力,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和医疗器械,车辆生产等许多领域。
在制造聚丙烯颗粒时,通常将原料经过融化、挤压成型、冷却和截断等一系列工序,在对液体原料挤压成型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模具的辅助,根据模具的不同形状挤压为不同形状的柱体结构,在对柱体挤压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模具的密封性,将融化为液体原料加注入模具内,经过对模具的冷却后形成大小相同的柱体物料。常规的切断工序中,通过使用输送装置将待成型的柱状物料输送至切断工序的工位中,通过驱动切刀往复运行对待成型的柱状物料进行施加剪切力,将柱状物料制成多个同等大小的颗粒。然而输送装置对柱状物料输送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前进速度,在柱状物料运行至切刀下方时,切刀对柱状物料进行剪切的过程中,输送装置不能及时停止对柱状物料的输送,切刀能够对柱状物料的前进进行阻碍,若在柱状物料未完全冷却时,易导致柱状物料靠近切刀的一端发生形变,导致切刀对柱状物料截断颗粒大小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制备的颗粒大小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颗粒制备装置,包括固定架、截断组件和同步架;固定架上转动设置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用于驱动柱状物料沿固定方向前进;截断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间隔设置于第二切刀的上方,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隙,柱状物料在输送装置的输送下能够进入第一间隙;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通过驱动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步架用于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对柱状物料进行截断时,同步架驱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和柱状物料同步前进。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第一驱动辊间隔设置于第二驱动辊的上方,第一驱动辊与第二驱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驱动辊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同步架包括导向杆和第一驱动杆,导向杆具有水平的横杆和竖直的竖杆,横杆与竖杆固定连接,横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架上,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均滑动连接于竖杆;第一驱动杆与横杆平行设置,且第一驱动杆与竖杆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主动齿轮能够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一驱动架,第一驱动轮转动设置于固定架,第一驱动轮远离固定架的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偏心杆;第一驱动架包括两个第一杆,两个第一杆均水平设置,两个第一杆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杆之间的间距与第一偏心杆的直径相同,第一偏心杆始终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杆之间的间隙内,两个第一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于第一切刀,在第一驱动轮转动时,使第一切刀向第二切刀靠近或远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张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张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3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