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内生菌接种方法及快速接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4449.7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9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远;章笑赟;林钊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广东柏权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98 | 代理人: | 娄静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内生菌 接种 方法 快速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蓝莓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蓝莓内生菌接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种植盒的底部向上穿入接种组件,接种组件上设有多个接种针,每个接种针上连接有用于通入内生菌液的接种管;在种植盒内预装入组培基质,将组培苗种植到种植盒中的组培基质内;待组培苗在种植盒内生长第一时间后,将接种组件向种植盒内推进第一距离,并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内生菌液;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营养液和生根液。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莓内生菌快速接种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蓝莓的内生菌的接种效率,提高了蓝莓的种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莓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蓝莓内生菌接种方法及快速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内生菌能够与植物相互作用,使得植物内生菌能够起到促控植物发育、减少病害及提高对环境的耐受性等作用。蓝莓的根系纤弱且没有根毛,蓝莓的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吸收较弱,导致蓝莓仅适合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栽培,因此蓝莓对生长环境中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和含水量等条件要求较高,这使得蓝莓的人工栽培的难度大大提升。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野生环境下还是人工栽培条件下,蓝莓与菌根真菌的共生都可以提高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蓝莓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解决了没有根毛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问题。
专利CN112790107A(申请号:202062586.4)提供了一种促进蓝莓幼苗生长的方法,该方法中,通过将无菌的蓝莓组培苗接入1/2WPM培养基中;待蓝莓组培苗生出根须时,取出将根部冲洗干净备用;将内生真菌制成菌剂;将蓝莓苗的根尖剪出伤口,蘸取菌剂后栽种,培养。在接种内生菌时,需要将蓝莓苗的根尖剪出伤口,以对蓝莓苗进行逐个接种,导致接种的效率低,影响蓝莓苗的栽培效率;同时,对蓝莓苗的根尖剪出伤口时,难以掌握剪出的伤口的大小,容易对蓝莓苗的根系造成不良影响,影响蓝莓的生长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莓内生菌接种方法及快速接种装置,解决了现有对蓝莓内生菌接种效率低和难以精确操作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对蓝莓苗的内生菌的接种效率和操作方便性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莓内生菌接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种植盒的底部向上穿入接种组件,接种组件上设有多个接种针,每个接种针上连接有用于通入内生菌液的接种管;在种植盒内预装入组培基质,将组培苗种植到种植盒中的组培基质内;待组培苗在种植盒内生长第一时间后,将接种组件向种植盒内推进第一距离,并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内生菌液;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营养液和生根液。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待组培苗在种植盒内生长第二时间后,从多个种植盒中选择出长势优良的组培苗对应的第一种植盒,将接种组件从第一种植盒的底部取下,将第一种植盒、组培基质连同第一种植盒中的组培苗种植到基质桶内。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多个种植盒中选择出长势不佳的组培苗对应的第二种植盒,将第二种植盒底部的接种组件向第二种植盒内推进第二距离,并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内生菌液;从接种管向接种组件的每个接种针内注入营养液和生根液;待组培苗在第二种植盒内生长第三时间后,将第二种植盒、组培基质连同第二种植盒中的组培苗种植到基质桶内。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种组件包括固定盘,多个接种针固定连接于固定盘上,每个接种针从固定盘的边沿向固定盘的中心倾斜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组培基质中混有内生菌胶囊,内生菌胶囊包括胶囊壳体和内生菌粉,内生菌粉装入胶囊壳体内。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生菌胶囊混入组培基质的中部,胶囊壳体通过可溶解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智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44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