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混合的生产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75971.9 | 申请日: | 202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庭宪;李育强;王德毅;付强;梁玉林;赵鹏;张安洪;宋清林;王昌斌;杨琴;蒋涛;罗成鑫;刘文军;谭鸿波;刘思川;郭晓英;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33/81 | 分类号: | B01F33/81;B01F27/90;B01F35/213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徐骥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物料 混合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混合的生产设备,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化混合并产出。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中具有作业腔体,作业腔体中依次设有加料模块、混合模块、检测模块以及出料口,且加料模块、混合模块以及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加料模块具有多个加料口,在作业时,不同物料经由加料口输出至混合模块,混合模块对物料进行搅拌,而后检测模块对物料的混合质量进行检测,并最终由出料口输出经检测模块检测后的物料。本发明能够实现物料的自动化混合,能够实现物料的自动化混合,由此确保物料的持续产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相应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物料粉尘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混合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食品、药品、饲料等固体物料混合的生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为了确保其生产出来的物料产品的混合质量,需对其进行取样检测。但是目前,物料产品的检测往往与混合生产工艺分隔开,只能在线下通过人工取样的方式对物料产品的含量、粉体等参数进行检测,其存在取样分布点多、取样时间长、人工劳动强度大、流程繁琐复杂、检测结果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而且取样和检测人工操作存在操作差异,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相对来说对作业人员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且人为作业存在不确定性,存在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设备,能够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化混合、检验并产出。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混合的生产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控制模块,所述设备主体中具有供物料掉落的作业腔体,所述作业腔体沿物料掉落方向依次设有加料模块、混合模块、检测模块以及出料口,所述加料模块、混合模块以及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加料模块具有多个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能够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输出不同质量的物料;
所述混合模块用于接收加料口输出的物料并进行搅拌;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混合模块输出的物料并对物料的混合质量进行检测;
所述出料口用于输出经检测模块检测后的物料。
在本生产设备中,作业人员能够通过控制模块对加料模块、混合模块以及检测模块进行相应调节,以使不同物料能够以预定数量从加料口输入作业腔体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混合模块对所有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形成具有所需组分含量的物料产品,并经由检测模块对物料产品进行检测,判断其混合质量,进而得出该物料产品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由出料口输出,若不合格,则由控制模块使生产设备停机,以便后续作业人员根据不合格缘由对加料模块、混合模块以及检测模块再次进行相应的调节,或对整个设备进行维修。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第一检测设备、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沿物料掉落方向依次设置并间隔形成检测工位,所述第一检测设备的检测端指向检测工位,用于对检测工位内的物料进行采样检测。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第二检测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远离第一电动阀门的一侧,用于对从第二电动阀门掉落的物料进行实时检测。
可选的,所述混合模块包括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进料机构以及混合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和混合机构沿物料掉落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进料机构用于调节物料进入混合机构的进料量,所述混合机构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多个进料圆孔以及同轴设置在所述进料圆孔中的旋转螺杆,所述进料圆孔的两端分别指向所述加料模块和混合机构,所述旋转螺杆与所述进料圆孔的孔壁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进料通道,所述旋转螺杆传动连接有进料伺服电机,所述进料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旋转螺杆绕轴线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5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特种作业悬臂机械手装置
- 下一篇:车辆信息录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