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74410.7 | 申请日: | 202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丁江;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0;C02F3/34;C02F1/02;C02F1/50;C02F1/00;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许佳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农村 家庭生活 污水 微生物 处理 一体化 设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由进水侧到出水侧依次连通设置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和清水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安装有载体组件;好氧池内安装有曝气组件,好氧池外设置有风机,风机与曝气组件连通;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内均固接有加热器;消毒池内安装有搅拌机构;清水池底端连通有水循环组件,水循环组件的末端与缺氧池连通;沉淀池底端连通有污泥循环组件,污泥循环组件末端与厌氧池连通。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家庭处理,占地面积小,通过在微生物载体部分提出创新,能够使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菌群更好的生长繁殖,有利于设备的长期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村地区,可靠而负担得起的污水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良好解决。主要问题包括:
1、污水收集难度大:绝大多数的村庄缺少排水管道,乱泼乱倒、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收集难度是制约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因。
2、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建好后无专业人员看管,导致大部分工程处于瘫痪状态。
3、地域广阔和资金不足:农村的人口较为分散,建立统一的污水管网投资较大,农村的经济生长速度并不能支撑较高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
4、政策不完善和观念落后:由于农村环保意识的缺乏和相关机构、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污水中的铵盐、硝酸盐等物质会消耗溶解氧(DO)并促使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对饮用水构成安全威胁。以适当的方式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此类物质有重要意义,包括审查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处理系统是否满足高效性、低运行成本和低限度维护。在已开发的多种生物和物理化学来处理废水的方式中,生物处理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如排水沟、人工沟渠等方式,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一类处理措施的污染物缓解能力和长期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存在着较大缺陷。此外,污水处理设备及设施建设用地通常采用租用的形式,极易与村民产生冲突,人工湿地等技术因占地面积过大,实施受限。为提高处理效率,近年来将一些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小型化,应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逐步推广农业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一体化设备的工艺配置灵活多变,能够处理生活系统综合性废水及相关类似有机污水。当前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主要问题如下:
1、当前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具有各种类型手动阀门、泵等,结构复杂,检修和操作具有一定操作难度。例如,大体量的一体化设备通常埋于地下,易出现渗漏现象,维修困难;
2、由于农村较为落后的环保观念,对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起不到足够重视,可能发生菌种活力不足,设备运行效率下降,出水水质不达标;
3、过大的一体化设备超出了实际的污水处理值,不适用于农村单户。如某农村的预设污水处理量为231-371L/(户·d),而实际污水产生量小于150L/(户·d),造成了建设资源浪费。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基于分散模式、运维操作简单的生活污水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较小的占地面积,帮助农村单户实现高效、长期、低运维成本的污水处理,帮助处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污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由进水侧到出水侧依次连通设置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和清水池;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均安装有载体组件;所述好氧池内安装有曝气组件,所述好氧池外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曝气组件连通;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和所述沉淀池内均固接有加热器;所述消毒池内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清水池底端连通有水循环组件,所述水循环组件的末端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底端连通有污泥循环组件,所述污泥循环组件末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4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