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582-5p在预防皮肤早衰中的药物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70461.2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7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张佳欣;吕卓敏;许可;周嘉恒;张星;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105 | 分类号: | A61K31/7105;A61P1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 582 预防 皮肤 早衰 中的 药物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miR‑582‑5p在预防皮肤早衰中的药物应用,经试验验证,miR‑582‑5p具有显著的预防皮肤早衰的作用,能够阻遏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且增强皮肤胶原蛋白分泌。miR‑582‑5p是内源性物质,存在于正常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中,通过调节miR‑582‑5p预防皮肤早衰具有安全性优势。miR‑582‑5p通过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发挥促胶原蛋白分泌作用,具有靶向性及特异性地针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达到抗衰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RNA小分子的制药新用途,具体涉及miR-582-5p在预防皮肤早衰中的药物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分布最为广泛的器官,承担着体温调节、分泌、排泄及免疫相关等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在结构与功能上发生退行性变,引起皮肤结构萎缩及功能衰退,从而引发皮肤衰老,同时加速了许多皮肤性疾病发生发展。皮肤衰老是机体衰老最直观的表现,其本质和基础则是皮肤细胞的衰老。通过干预皮肤衰老进程,改善皮肤状态及结构,已成为抗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皮肤真皮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它与组织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皮肤衰老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分泌合成功能减弱或衰退等有关。胶原蛋白是皮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中Ⅰ型胶原蛋白是最主要的成分,分布于皮肤、肌腱等组织,同时在海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皮、骨和鳞)中含量高达80-90%,是机体表达最多的蛋白质,在医药学领域应用广泛。其中,国内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别从某一方面报道了鲑鱼、刺参、海蜇等产品中提炼的胶原蛋白制品可提高皮肤质量。而在国外,Tanaka、Matsuda、Oesser等研究团队分别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揭示了胶原蛋白延缓皮肤衰老的潜在能力及分子机制。总的来说,虽然胶原蛋白在延缓皮肤衰老中的应用已被大众接受认可,但目前可用于皮肤胶原蛋白再生的因子均来源于海洋生物,由于其热稳定性较差,且呈现鱼种特异性,并不能被人体皮肤高效吸收从而发挥作用。
miRNA是一段核苷酸组成在20-25bp之间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微小RNA分子,以完全配对或不完全配对的方式与mRNA的3’端非编码区相结合。miRNA具有生物活性,既可介导mRNA的降解,也可抑制蛋白质的翻译。此外,miRNA还具有调节基因的能力,能在人体的各个系统和组织器官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皮肤衰老进程中miRNA表达异常,并且通过干预特定的miRNA可以调节早衰过程。因此,miRNA是皮肤早衰预防和治疗中的有效靶点。
已有报道证实miR-582-5p在各种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akahiro等人的研究表明miR-582-5p可通过靶向作用于PGGT1B,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中,miR-582-5p通过作用于caspase-9、caspase-3和Bim等抑制细胞凋亡。Liu等人的研究表明miR-582-5p可通过作用于PTEN促进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研究报道关注miR-582-5p在皮肤早衰中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miR-582-5p在预防皮肤早衰中的药物应用,首次揭示了miR-582-5p在预防皮肤早衰中的医药新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miR-582-5p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皮肤早衰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增加胶原蛋白含量的药物。
进一步优选地,通过调节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蛋白水平增加胶原蛋白含量。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为延缓细胞衰老进程的药物。
进一步优选地,通过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或抑制衰老标志物表达上调延缓细胞衰老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0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