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砂粉碎回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60043.5 | 申请日: | 2023-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廖振廷;廖朝宗;胡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晶机械设备(溧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B22C5/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善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0 | 代理人: | 石家惠 |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碎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废砂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废砂粉碎回收装置,包括基板、回收仓、分流架、粉碎仓、粉碎架、中位轴、粉碎电机、同步轮、同步带和支撑脚;本发明解决了在进行废砂粉碎处理的过程中,传统的废砂粉碎处理方式难以对体积大小不一的废砂进行主动的分散隔离,在粉碎过程中易造成重复性作业,且小颗粒废砂的环绕包裹也降低了大颗粒废砂块的自身分解速率及分解效果,降低了废砂粉碎的效率,也降低了废砂粉碎装置运行时的整体流畅性的问题,解决了难以对堆积状态下的废砂进行主动翻转并分解剥离,增加了废砂的分解破碎周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砂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废砂粉碎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不致变形或损坏,一般要在铸造中加入型砂粘结剂,将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型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
砂型铸造结束后,需将铸造砂从铸件的表面进行剥离,而剥离后的铸造砂即为废砂,通过对废砂进行粉碎、筛选、焚烧、冷却等处理,可使废砂变为可再次利用的“新砂”,重生后的‘新砂’,灼烧减量低、发气量低,膨胀系数更低,能提高铸件合格率,降低铸造厂生产成本。同时,废砂的再利用可大幅度降低新砂用量,节约物流成本。此外,循环利用废砂还可减少硅砂资源开发,大幅度减少铸造废砂排放,减轻对土壤和大气、水环境的污染,而在进行废砂回收破碎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1)在进行废砂粉碎处理的过程中,废砂中的颗粒体积大小不一,传统的废砂粉碎处理方式难以对体积大小不一的废砂进行主动的分散隔离,在粉碎过程中易造成重复性作业,且小颗粒废砂的环绕包裹也降低了大颗粒废砂块的自身分解速率及分解效果,降低了废砂粉碎的效率,也降低了废砂粉碎装置运行时的整体流畅性。
(2)在进行废砂粉碎作业的过程中,难以对堆积状态下的废砂进行主动翻转并分解剥离,易造成废砂块的分解不彻底,也增加了废砂的分解破碎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砂粉碎回收装置,以解决废砂在分解破碎的过程中,由于细小砂粒的包裹而造成大体积砂块受外部挤压作用程度降低,并因此降低了堆积状态中废砂的自身流动或翻转能力,易造成废砂分解不彻底及粉碎周期变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砂粉碎回收装置,包括基板、回收仓、分流架、粉碎仓、粉碎架、中位轴、粉碎电机、同步轮、同步带和支撑脚,所述的基板下端均匀安装有支撑脚,基板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回收仓,回收仓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基板的内侧上部固定安装有分流架,回收仓的中部左右对称安装有粉碎仓,粉碎仓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中位轴,中位轴之间共同安装有粉碎架,回收仓的侧壁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有粉碎电机,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中位轴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同步轮,且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所述的回收仓内侧四周均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振荡滑杆,振荡滑杆通过振荡弹簧与回收仓的内壁相连接,振荡滑杆的上端共同安装有振荡板,振荡板的中部均匀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喇叭状碾压槽,回收仓的下部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有振荡转轴,振荡转轴的一端端部通过联轴器与粉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振荡转轴的两端均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振荡凸轮,且振荡凸轮抵靠在振荡板的下端面,回收仓的内侧均匀安装有多个挤压板,且挤压板均位于振荡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碾压槽下端内壁均匀设置有碾压齿,且位于碾压槽槽口两侧的碾压齿互相上下错位,挤压板位于碾压槽的正上方,且挤压板的厚度小于碾压槽内前后两侧碾压齿之间的垂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晶机械设备(溧阳)有限公司,未经柳晶机械设备(溧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0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