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车辆、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55880.9 | 申请日: | 2023-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4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亮;战金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B08B9/093;F02D41/00;F02D41/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孟丽丽 |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中碳罐 冲洗 方法 终端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车辆包括碳罐和油箱,所述碳罐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碳罐上设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碳罐通风截止阀;所述碳罐上设有燃油蒸汽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有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处于第一状态、且需要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时,获取所述油箱内的压力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出现故障、处于关闭的状态;
若所述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基于所述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确定的开度值调整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以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包括:
基于所述油箱内的压力值,确定所述碳罐电磁阀的第一开度值;
获取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车辆的当前运行工况,并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车辆的当前运行工况,确定所述碳罐电磁阀的第二开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所述第二开度值,得到目标开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开度值为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所述第二开度值中的最小值;
将所述目标开度值确定为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开度值和所述第二开度值,得到目标开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外部环境参数;
基于所述外部环境参数对所述目标开度值进行修正,得到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外部环境参数对所述目标开度值进行修正,得到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包括:
基于所述外部环境参数,得到所述目标开度值的修正系数;
利用所述修正系数对所述目标开度值进行修正,得到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油箱内的压力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压力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禁止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确定的开度值调整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以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冲洗过程中确定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由所述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未出现故障、处于开启的状态;
若在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碳罐的冲洗未完成,获取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车辆的当前运行工况,并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车辆的当前运行工况,得到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控制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调整至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以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中碳罐的冲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计时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碳罐的冲洗完成,则控制所述碳罐电磁阀关闭以停止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罐、油箱和处理器,所述碳罐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碳罐上设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碳罐通风截止阀;所述碳罐上设有燃油蒸汽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有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
压力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处于第一状态、且需要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时,获取所述油箱内的压力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碳罐通风截止阀出现故障、处于关闭的状态;
开度值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基于所述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值;
冲洗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确定的开度值调整所述碳罐电磁阀的开度以对所述碳罐进行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58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