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0407.1 | 申请日: | 202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5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任鹏;赵齐恒;陈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5/00 | 分类号: | G01P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智谷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00 | 代理人: | 高照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1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快速 响应 全向 风速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组件、第二传感组件、第一防护机构、手持组件、第二防护机构和第三防护机构,第一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采集电路板,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内壁分别安装有风温传感器和风速温度补偿传感器,第二传感组件包括感风传感器,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背面设置有基座,感风传感器安装于基座的端部。本发明利用第一传感组件、第二传感组件和第一防护机构的设置,可实现球面360°的全向手持风速传感器,且特别设计的封装结构,解决了全向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补偿温度精度保证的问题,保证了风速的准确性,使得测试精度在0‑2m/s范围内提升到了±(0.05m/s+2%)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速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非完全密闭环境中空气都是流动的,这种流动由热对流、外界扰动、机械吹风等原因引起。特别是建筑环境中有空调或新风机工作的场所内,空气的流动多呈现不规则的湍流状态,而且变化频率较大,又无特定的方向,属于随机动态随变状态。同时,一般这样的环境风速都比较低,大多数低于2m/s。这种低速的空气流速,对生产、工作在该环境中的人员舒适性甚至健康影响都很大,因为空气流速直接影响人体体表的换热速度,直接影响体感温度和人体热平衡,所以常需要对空气流速进行实时监测或控制。
上述各种低风速非稳态的空气流动场所,要准确捕捉快速变化的空气流动状态,就需要传感器有很高的响应速度,一般要求小于1s;同时也需要风速传感器没有方向选择性,即能够测试球面三维方向来风,而且各个方向测试特性能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能适用这种场景的目前只有热式风速传感器。另外,对于热式风速传感器,要精确测试还需对风速探头进行温度自动补偿,也需要通过同步监测空气温度进行二次更准确的修正。
全向风速传感器设计制造的难点基本有如下几点:传感器自身的热惰性大,导致响应时间长,一般都在3-5s以上,有的在10s以上;结构所限,无法实现全向风速的测试;补偿温度传感器及环境温度测试受电路及风速传感器感风头发热影响,导致不准确,会明显高于实际温度值,从而影响风速的合理性和精确性;采集电路复杂,难以做成手持一体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快速响应的全向风速传感器,包括:
第一传感组件,所述第一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采集电路板,所述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分别安装有风温传感器和风速温度补偿传感器;
第二传感组件,所述第二传感组件包括感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背面设置有基座,所述感风传感器安装于基座的端部;
第一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设置于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外部;
手持组件,所述手持组件设置于第一防护机构的正面;
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二防护机构设置于感风传感器的外部;
第三防护机构,所述第三防护机构滑动设置于第二防护机构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传感器护管,所述传感器护管的外壁开设有两组通风槽,一组所述通风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槽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传感器护管套设于传感器采集电路板的外部,两组所述通风槽的位置分别与风温传感器和风速温度补偿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手持组件包括电路护管,所述电路护管和传感器护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电路护管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电路护管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杆的正面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机构,所述插头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0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