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49696.3 | 申请日: | 2023-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鹏;邬杰;杜满胜;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郑剑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车架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包括前横梁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纵梁和第二连接纵梁连接后横梁;前横梁与第一连接纵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表面设置有第一轴套安装支架及第一轴套安装通孔;前横梁与第二连接纵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表面设置有第二轴套安装支架及第一轴套安装通孔;连接纵梁顶部表面设置有套安装支架;后横梁一端设置有第五轴套安装孔,另一端设置有第六轴套安装孔,本发明前副车架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情况下,进一步减轻前副车架质量,同时优化了整车路面振动激励到车身的传递路径,提升了整车的安全属性性能以及驾驶者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车辆的逐渐普及,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成为风向标,而前副车架是底盘零部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构件,其主要连接车身、发动机悬置和悬架等零部件,可减少路面的振动及噪声等激励向车身传递;此外,在汽车底盘技术领域中,前副车架的安全可靠性会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能。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要求汽车前端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同时要求副车架总体强度和刚度不能太高,需要有充足的溃缩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现有技术中的前副车架通常为钢制材质结构,虽然钢制材质结构的强度、刚度满足实际要求,但是产品重量较大,工艺制作较为繁琐,焊缝较多且焊接质量不易控制,材料的耐腐蚀性较差等问题;而现有技术存在的铝合金前副车架,有通过将前副车架各结构孤立制造组装成型,由于各结构单独制造,组装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组装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风险,特别是结构组装连接处的强度及刚度容易得不到实际要求;对于现有技术一体化铸造成型铝合金前副车架,无防撞吸能装置,不能够较好地吸收外界的冲击,同时在满足刚度、强度要求下,其轻量化程度不高。同时,现有技术的铝合金前副车架在整车路面振动激励到车身的传递路径上还有待优化,以提升整车的安全和NVH(Noi se Vibration Harshness)等属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包括:
前横梁;所述前横梁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纵梁和第二连接纵梁连接后横梁;
其中,所述前横梁与所述第一连接纵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轴套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第一轴套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表面开设有第一轴套安装通孔;所述前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纵梁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轴套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轴套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表面开设有第一轴套安装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纵梁顶部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轴套安装支架,所述第二连接纵梁顶部表面设置有第四轴套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纵梁的所述后横梁一端设置有第五轴套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纵梁的所述后横梁一端设置有第六轴套安装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通过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设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溃缩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表面设置第一轴套安装通孔及第一轴套安装通孔,方便了衬套安装,同时在满足结构刚度和强度要求,所述第一轴套安装通孔及第一轴套安装通孔设置进一步减轻前副车架的质量,通过所述第一轴套安装支架、第二轴套安装支架、第三轴套安装支架及第三轴套安装支架合理分布设置,优化了整车路面振动激励到车身的传递路径,提升了整车的安全属性性能以及驾驶者舒适度,通过在所述后横梁上设置第五轴套安装孔及第六轴套安装孔,在安装衬套后,也进一步优化了整车路面振动激励到车身的传递路径,本前副车架总成为一体成型铝合金铸造的空心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要求,进一步减轻了前副车架总成质量,符合如今车辆轻量化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9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