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缺陷预警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49539.2 | 申请日: | 202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超;孙玉成;孙浩梅;朱海杰;张长春;张军利;倪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0 | 分类号: | G06F30/10;G06F30/20;G06T17/00;G06F113/10;G06F119/14;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韩思思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激光 制造 缺陷 预警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缺陷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构建的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确定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
基于用户终端的标注操作及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确定与相应的各标注区域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
基于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及相应的若干参考制造增材信息,生成缺陷风险识别模型;
将待制造增材信息输入所述缺陷风险识别模型,以确定待制造增材的缺陷风险值,并根据所述缺陷风险值,生成缺陷预警信息;其中,所述缺陷风险值用于表征所述待制造增材发生缺陷的风险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构建的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确定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结构设计工具创建的增材基础模型数据;其中,所述增材基础模型数据至少包括:增材特征尺寸、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内腔尺寸及形状;
根据所述增材基础模型数据,确定相应的零部件数量;
获取来自所述用户终端在布置设计工具中,预先设定的各零部件摆放信息、支撑结构信息;所述支撑结构信息至少包括支撑结构数量、支撑结构体积;
基于所述零部件数量、各所述零部件摆放信息及所述支撑结构信息,生成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构建的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确定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具体包括:
将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及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工艺参数,输入预设工艺仿真工具,以输出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工艺仿真模型;所述工艺参数至少包括:激光功率、激光速度、扫描间距、打印层厚、扫描策略、基板预热温度;以及
通过所述工艺仿真工具,确定所述工艺仿真模型中与各零部件及支撑结构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包括:有效塑性应变值、有效塑性应变分布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用户终端的标注操作及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确定与相应的各标注区域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工艺仿真模型的各预先划分区域的点击操作;
将被点击的所述划分区域作为所述标注区域,并通过所述工艺仿真工具,将所述标注区域的有效塑性应变值添加至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其中,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包括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与相应的所述标注区域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用户终端的标注操作及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分布信息,确定与相应的各标注区域相应的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三维增材制造模型相应的工艺仿真模型的展示界面中,对各预先划分区域的划动选取操作;其中,所述划动选取操作为用户通过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展示界面划动产生闭合曲线的操作;
将所述闭合曲线内的所述划分区域作为所述标注区域,并通过所述工艺仿真工具,将所述标注区域的有效塑性应变值添加至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及相应的若干参考制造增材信息,生成缺陷风险识别模型,具体包括:
对所述有效塑性应变值列表进行第一量化处理,以确定各所述标注区域对应的缺陷风险值;其中,所述缺陷风险值为预设风险评价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对各所述参考制造增材信息中的缺陷进行第二量化处理,确定所述参考制造增材信息相应的缺陷结果;所述缺陷结果表征参考制造增材中各所述标注区域相应区域的缺陷状况与相应的所述缺陷风险值的缺陷匹配结果;
在各分段的所述缺陷风险值对应的所述缺陷结果满足预设关联关系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缺陷风险识别模型;其中,所述关联关系为同一分段所述缺陷风险值与相应的所述缺陷结果的缺陷发生概率相对应;所述相对应为相应的所述缺陷发生概率至少在所述缺陷风险值的预设邻域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95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