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顶管工作井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43381.8 | 申请日: | 202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4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文永林;呼彧;姜旭;沈晓明;李达;孟欢;张文磊;刘东洋;边蕾;王通;胡阳圣;赵亚涛;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F16L1/036;F16L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翔;徐永浩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作 基坑 支护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用于顶管工作井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包括:
主支护构件(2100),所述主支护构件环绕基坑内壁(1200)而设以支撑基坑内壁(1200);
内衬支护构件(2300),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设置于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内侧的顶管机头顶进区域,所述内衬支护构件预留供顶管机头(3000)通过的通孔(2310);
所述顶进区域对应的主支护构件(2100)设置为能够从基坑底部(1300)的第一位置拔升至位于所述通孔(2310)与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顶端之间的第二位置,其中,
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在所述顶进区域对应的主支护构件(2100)拔出时支撑顶进区域对应的基坑内壁(1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包括板桩结构,所述板桩结构包括桩体(2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2000)还包括为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提供水平方向支撑的水平支护构件(2200);
所述顶进区域所在主支护构件桩体(2110)以外的其他桩体内壁上可拆卸地设置连接部,所述水平支护构件(220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并与主支护构件(2100)的内壁相抵靠;
所述水平支护构件(2200)设置在高于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顶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与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之间设置有防止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与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之间产生粘连的间隔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310)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通孔与所述顶管机头之间缝隙的封口装置(23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装置(23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板(2321)、弹性材料层(2322)和压板(2323),所述底板(2321)固定于所述通孔(2310)周围,所述弹性材料层(2322)通过所述压板(2323)固定于所述底板(2321),其中,
所述的底板(2321)、弹性材料层(2322)和压板(2323)上均设置与所述通孔(2310)同轴线的开孔,所述底板(2321)与压板(2323)上的开孔大小≥所述通孔(2310)的大小,所述弹性材料层(2322)上的开孔大小<所述通孔(2310)的大小;
所述弹性材料层(2322)设置为能够贴合于所述顶管机头(3000)外表面。
8.一种用于顶管工作井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
S1.根据顶管机头的顶进方向与基坑的设计尺寸,施打主支护构件(2100)至基坑设计深度;
S2.开挖土方至基坑设计深度;
S3.对基坑底部(1300)进行封底;
S4.在所述主支护构件(2100)内侧的顶进区域施作内衬支护构件(2300),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上设置有供所述顶管机头通过的通孔;
S5.将所述顶进区域对应的主支护构件(2100)从基坑底部的第一位置拔升至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顶端之间的第二位置,所述内衬支护构件(2300)在所述顶进区域对应的主支护构件(2100)拔出时支撑顶进区域对应的基坑内壁(1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33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碳铜贴合工艺
- 下一篇:固态硬盘固件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