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联接元件、逆变器、车桥组件和用于制造电流联接元件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9780.7 | 申请日: | 2023-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马蒂亚斯·东策尔;保尔·基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埃孚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03;H01R4/56;H01R13/405;H01R43/24;H02M7/00;H02M1/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韩毅 |
| 地址: | 德国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联接 元件 逆变器 组件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流联接元件、逆变器、车桥组件和用于制造电流联接元件的方法。尤其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电流转引到壳体(10)中的电流联接元件(1)。电流联接元件(1)包括:用于分别联接电流导体的第一联接区段(2)和第二联接区段(3);将第一联接区段和第二联接区段连接起来的中间区段(4);以及保持元件(5),保持元件至少布置在中间区段(4)上并被设计成用于将电流联接元件(1)固定在壳体(10)上。联接区段(2、3)和中间区段(4)整体式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流转引到壳体中的电流联接元件、一种用于电驱动装置的逆变器,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桥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流联接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例如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功率电子器件中的电流联接端,通常使用具有线缆靴的拧接部用来将电流传输到壳体中。在此,对接触部位的牢固拧接以及高电流承载能力(即电导率)提出特别要求。为此目的,有时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对。因此,出于牢固拧接的原因例如使用钢制栓,而实际的电流引导经由由良好电导率的材料制成的套筒来实现。这种联接端是与直接环境绝缘的,用以避免短路。此外,在完成联接的状态下,在运行期间,必须确保密封性。这种电流联接端的密封性通常只通过相应的对接插塞器或具有附加的密封元件或附加的翻盖或盖的接合配合件来实现。
由于上述设计方案,使得已知的电流联接端通常非常大并因此需要大量的结构空间。此外,由于已知的电流联接端只利用它们的连接配合件进行密闭的事实所造成地,连接配合件具有附加的密封元件或类似物,由此使得连接配合件也需要相当大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设备和方法,其中,可以节省结构空间并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该问题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流联接元件、具有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逆变器、具有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车桥组件和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用于制造电流联接元件的方法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电流转引到壳体中的电流联接元件,其中,该电流联接元件包括:用于分别联接电流导体的第一联接区段和第二联接区段、将第一联接区段和第二联接区段连接起来的中间区段和保持元件,保持元件至少布置在中间区段中并被设计成用于将电流联接元件固定在壳体上,其中,联接区段和中间区段整体式构成。
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优点是,可以提供紧凑的电流联接元件(电流联接端),例如用于DC负联接端,其中,可以经由一件式的部件提供电流引导部和用于安装电流导体的拧接部。因此,第一联接区段、第二联接区段和中间区段可以只由一种材料形成。这就能够实现牢固的拧接并且针对电流引导的良好的电性能(例如较少的过渡损失)。更确切地说,通过一体式的实施方案避免了单独制造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和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损失。此外,通过对密封件的巧妙应用,使得即使没有外部供应线路(即例如电流导体的联接端)也实现密封性。最后,通过使用整体构件,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
电流联接元件可以是传导电流的元件,该元件布置或能布置在壳体壁中或其上,并被设计成用于将电流越过限定壳体的分隔壁传导到壳体的内部中或从壳体中传导到壳体的环境中。例如,电流联接元件可以作为DC负联接端起作用。换句话说,该联接元件可以是接地联接元件。然而,能想到的是,电流联接元件也可以作为DC正联接端使用。当作为DC负联接端使用时有利的是,提供了密闭元件用来保护电流联接元件免受短路。被构造为DC负联接端的电流联接元件也可以被称为接地联接端。例如,电流联接元件可以被用来作为在逆变器中的联接元件。
电流联接元件可以具有沿主延伸方向延伸的栓状形状。换句话说。电流联接元件的主轴线可以沿主延伸方向延伸。电流联接元件可以相对主轴线点对称。因此可以使电流联接元件能特别容易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埃孚股份公司,未经采埃孚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9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