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管、换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器防结垢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8520.8 | 申请日: | 202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5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桂安;穆生鸿;陈俊;邓飞忠;仇明贵;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02;F28F1/42;F24H9/00;F24H1/14;F24H9/25;F24H15/238;F24H15/45;F24H15/421;F24H15/429;F24H15/486;F24H15/345;F24H15/2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懋 |
| 地址: | 5284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换热器 热水器 结垢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管主体(1),所述换热管主体(1)围设形成换热腔且具有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所述换热管主体(1)的两端开口以形成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扰流片(2),所述扰流片(2)由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换热管主体(1)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以及
若干个扰流挡板(3),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3)间隔设置于扰流挡板(3)上,若干个所述扰流挡板(3)交替向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扰流片(2)对应所述扰流挡板(3)处开设有扰流孔(21),以在流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进入所述换热腔后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之间往复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靠近所述扰流片(2)的一端开设有过流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的一端开设有排污孔(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挡板(3)和所述扰流片(2)一体形成呈一个整体,所述扰流挡板(3)由所述扰流片(2)向所述扰流孔(21)所在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主体(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三侧壁(13)由所述第一侧壁(11)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四侧壁(14)由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以围设形成所述换热腔,所述扰流片(2)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或所述第四侧壁(14)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2)包括扰流片主体(22)和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22)一侧的固定耳(23),所述扰流片(2)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耳(23)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壁(13)或所述第四侧壁(14),对应的,所述扰流片主体(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壁(14)或所述第三侧壁(13)连接,所述扰流孔(21)和所述扰流挡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扰流片主体(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所述第三侧壁(13)呈圆弧形,对应的,所述固定耳(23)呈圆弧形,部分所述固定耳(23)与所述第三侧壁(13)或所述第四侧壁(14)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23)间隔开设有若干导流孔(231)。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并排设置;
进水端连接件(4),所述进水端连接件(4)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进水端连接件(4)设置有换热器进口(41);
出水端连接件(5),所述出水端连接件(5)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侧,以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所述出水端连接件(5)设置有换热器出口(51);以及
多个换热片(6),多个所述换热片(6)层叠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片(6)上设置有换热孔,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换热孔内;
其中,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为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1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85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