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7654.8 | 申请日: | 202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干乃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振大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75/04;C08L89/00;C08K3/04;C08K3/22;C08K3/06;C08K7/06;C08K9/10;C08K5/29;C08K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泊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35 | 代理人: | 蔡汉星 |
| 地址: | 31548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撕裂 三元乙丙橡胶 材料 | ||
1.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包括主料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包括三元乙丙橡胶和复合纤维基胶囊材料,所述辅料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混炼胶、聚氨酯树脂、炭黑、氧化锌、脱脂豆粉、去离子水和助剂;所述助剂包括硫化剂PDM、硫磺、软化剂、粘合剂、促进剂ZD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和辅料的质量比为(10-20):1;所述主料中,三元乙丙橡胶和复合纤维基胶囊材料的质量比为(8-13):1;所述辅料中,热塑性弹性体、混炼胶、聚氨酯树脂、炭黑、氧化锌、脱脂豆粉、去离子水和助剂的质量比为(5-10):(6-12):(3-6):(2-5):(1-3):(2-3):(10-15):(18-25);所述助剂中,硫化剂PDM、硫磺、软化剂、粘合剂以及促进剂ZDC的质量比为(7-11):(2-5):(3-5):(2-6):(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剂由凡士林、石蜡和沥青按质量比1:(0.3-0.8):(1.2-1.7)组成;所述粘合剂由环氧胶、丁苯胶和羟乙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1-2):(0.3-0.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基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大豆多糖和去离子水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得到水相,将异氰酸酯树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充分搅拌得到油相,备用;
2)在室温下,将油相均匀滴加入搅拌下的水相中,待油相滴加完毕后,再将1,4-丁二醇缓慢加入,将形成的混合物升温至50-56℃,搅拌1-3h后停止加热,得到微胶囊悬浮液,将复合碳纤维材料加入到微胶囊悬浮液中,经搅拌和超声处理,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烘干后得到复合纤维基胶囊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中,大豆多糖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例为(2-5)g:(30-40)mL;
所述油相中,异氰酸酯树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8-2.1):(7-10):(1.7-2.0);
所述微胶囊悬浮液中,含有的大豆多糖、乙酸乙酯以及1,4-丁二醇的质量比为(2-5):(1.7-2.0):(1.4-1.8);
所述复合碳纤维材料和微胶囊悬浮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20)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氯化镍、氯化钒、尿素以三氯化钌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预处理碳纤维,分散均匀后密封,在120-130℃下保温12-20h,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再将得到的产物用乙醇反复洗涤后烘干,即可得到复合碳纤维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镍、氯化钒、尿素、三氯化钌、去离子水以及预处理碳纤维的用量比例为(0.3-0.5)mmol:(0.1-0.2)mmol:(0.6-0.9)mmol:(0.06-0.08)mmol:(30-50)mL:(1-5)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撕裂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1)依次将硝酸镍溶液、六亚甲基四胺溶液、钼酸铵溶液以及柠檬酸三钠溶液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得到反应液,将碳纤维浸入到反应液中,充分分散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20-130℃下保温24-30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后烘干,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和硫代乙酰胺混合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经搅拌和超声处理后置于水热釜中,密封后加热至220-230℃保温24-30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后烘干,得到预处理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振大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振大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76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