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段预制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4184.X | 申请日: | 202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顾奕伟;李雪峰;周良;周晓宇;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12;E01D21/00;E01D101/26;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拼装 混凝土 组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节段预制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梁和桥面板,钢梁沿长度方向设有多道剪力连接件;桥面板下面对应相应的多道所述剪力连接件均设有沿相应的所述钢梁延伸并贯通的板底槽口;板底槽口内设有板底横向钢筋;所述桥面板内设有多条预应力管道,通过在预应力管道设置预应力筋及相应锚具与相邻的另一所述桥面板连接;桥面板上面均设有多个与所述板底槽口连通的浇筑孔和排气孔,与两根所述钢梁之间均通过从相应的所述浇筑孔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施工时,在钢梁依次铺设桥面板并设置预应力筋及相应锚具进行连接,然后在浇筑孔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本发明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预制板间纵向、横向湿接缝的现场施工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节段预制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桥梁结构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过程对交通及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结合了钢材抗拉、混凝土抗压的材料特点,具有结构性能高、跨越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在市政桥梁、公路桥梁等领域应用广泛。
现有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技术中,多采用分块半高或全高预制混凝土板进行拼装连接。半高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现场需要绑扎桥面板上部钢筋,后浇混凝土叠合层进行连接,存在施工作业量大、装配化程度低的缺点。
全高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通常采用开槽群钉技术进行连接,剪力钉沿桥梁纵向布置不均匀,连接性能较差。
同时,分块全高预制桥面板纵向、横向通常采用湿接缝进行连接,同样存在现场施工作业量大,施工困难等问题。
此外,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存在混凝土受拉易开裂的问题,导致负弯矩区桥面板易渗水,钢梁出现腐蚀破坏的隐患。
因此,如何在保证结构受力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装配化程度以及施工效率,防止负弯矩区混凝土出现裂缝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节段预制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能够在混凝土内施加预压应力,防止负弯矩区混凝土出现裂缝,且具有受力可靠、装配化程度高、施工便利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节段预制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钢梁,以及沿两根所述钢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多块桥面板。
其中,每一所述钢梁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多道剪力连接件;
每一所述桥面板下面对应相应的多道所述剪力连接件均设有沿相应的所述钢梁延伸并贯通的板底槽口;
每一所述板底槽口内均沿所述钢梁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与所述钢梁长度方向垂直的板底横向钢筋;
每一所述桥面板内均设有多条沿所述钢梁长度方向延伸的预应力管道,均通过在相应的所述预应力管道设置预应力筋及相应锚具与相邻的另一所述桥面板连接;
每一所述桥面板上面均设有多个与所述板底槽口连通的浇筑孔和排气孔;
每一所述桥面板与两根所述钢梁之间均通过从相应的所述浇筑孔现浇混凝土进行固定。
优选的,每一所述钢梁均为工字梁或箱梁;每一所述剪力连接件均为栓钉连接件或者槽钢连接件;所述现浇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或纤维混凝土;每一所述桥面板均采用预制工艺进行预制。
优选的,桥面板内,靠近上面的位置均沿所述钢梁长度方向设置多道与所述钢梁长度方向垂直的板顶横向钢筋。
优选的,每一所述板底槽口所在的位置均为向下突出结构,且所述向下突出结构均为横截面呈倒梯形并沿相应所述钢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每一所述突出结构与相应的所述钢梁之间均设有密封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4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球、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F10.7指数的预测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