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133474.2 | 申请日: | 202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6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强;张长琦;杨涵;沈灿铎;王侨;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34;B32B27/36;B32B27/32;B32B27/06;B32B37/10;B32B3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姜丽丽 |
| 地址: | 1001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结构 碳纤维 增强 塑性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短切碳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基纤维混合均匀,通过针刺模压得到自制的碳纤维毡材,将所得碳纤维毡材与无纺布结合,得到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其中,通过一种悬浮液将所述短切碳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基纤维混合均匀,所述悬浮液包括改性剂,纳米颗粒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悬浮液中改性剂为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Triton X-100、聚乙二醇、Triton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将改性剂溶解到乙醇和去离子水配制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纳米颗粒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得到悬浮液,将所述短切碳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基纤维加入所得悬浮液中,通过超声波装置和机械臂搅动混合均匀,即可;
所述碳纤维毡材与无纺布结合的操作为:将无纺布与碳纤维毡材以三维结构铺放,模压,冷却,得到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所述无纺布为热塑性树脂基无纺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和去离子水以质量比80-95:5-20混合配制混合溶剂;
所得悬浮液中,改性剂的质量浓度为1%-5%;
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为0.1%-0.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1%-3%;
悬浮液中总的纤维的质量浓度为0.01wt%-5wt%
短切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纤维的比例为20%-80%:80%-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为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人造丝碳纤维、回收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碳纤维的长度为30-80mm;
所述热塑性树脂基纤维为尼龙纤维、聚醚醚酮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热塑性树脂基纤维的纤度为0.1-0.7dext,长度为30-80mm;
所得碳纤维毡材中,碳纤维的含量为2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毡材与无纺布以多层形式结合,具体为三层、四层或五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毡材与无纺布以五层形式结合,三维结构铺放的形式为:将无纺布放在下面,碳纤维毡材铺在无纺布上,而后铺一层无纺布再铺一层碳纤维毡材最后再铺一层无纺布,即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压前,在膜片上铺上脱模布;将模压机预热达到需要温度,而后进行模压,模压时间0.5-10min;加热温度100-400℃。
7.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结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厚度为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34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