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33369.9 | 申请日: | 2023-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柏;王世成;俞宏英;胡康慨;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2C19/03;B22F1/06;B22F1/065;C23C14/35;C23C14/32;C23C4/12;C23C16/45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薛建强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 蒸汽 发生 器用 防腐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核燃料技术领域,其中,核电蒸汽发生器包括传热管以及支撑固定所述传热管的支撑板,上述制备方法包括:以镍基粉末为原料,在支撑板表面熔覆所述防腐减污涂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核电蒸汽发生器中的电偶腐蚀,最终提升核电站二回路运行的安全性和持久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是核能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核电运行的安全性一直是民众担心的问题之一。
核电站主要分为一回路和二回路,其中一回路中燃烧核燃料发热,二回路利用一回路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压水堆核电站中蒸汽发生器是一、二回路的边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蒸汽发生器中,存在数量极多的传热管,传热管细长且壁薄,并且经受回路水的冲刷,为提升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需要用管支撑板加以固定。在核电站的长期运行中,蒸汽发生器内部具有高温高压的环境,传热管以及支撑板构件会发生腐蚀,腐蚀产物随着二回路流体转移并沉积,在传热管表面发生结垢现象,影响换热效率,甚至造成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电偶腐蚀是指由于腐蚀电位不同,异种金属处于同一介质中,彼此接触或通过其他导体连通,造成异种金属接触部位的局部腐蚀。蒸汽发生器中支撑板和传热管之间的材质可能不相同,且两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会产生严重的电偶腐蚀。并且受流致振动的影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支撑板之间会发生微动磨损。这些最终都会影响蒸汽发生器运行安全。
传统的技术中,有研究者用涂层缓解上述腐蚀问题,但是考虑到核电站二回路的特殊环境,普通制备方法制得的涂层均不能发挥作用或者持久性非常差。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核电蒸汽发生器中的电偶腐蚀,最终提升核电站二回路运行的安全性和持久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防腐减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所述核电蒸汽发生器包括传热管以及支撑固定所述传热管的支撑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镍基粉末为原料,在所述支撑板表面熔覆所述防腐减污涂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现在运行的核电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的材质一般为镍基合金,例如Inconel690,而支撑板的材质通常和传热管的材质不同,例如可能是钢质结构。因此在传热管和支撑板的接触、震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偶腐蚀以及磨损。
本发明采用镍基粉末为原料在支撑板表面熔覆防腐减污涂层,由此上述防腐减污涂层不仅能保护支撑板不被腐蚀,尽可能避免磨损;且传热管和支撑板的接触界面材质几乎相同(材质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尽可能避免电偶腐蚀的发生,减少蒸汽发生器的污垢生成与沉积现象。最终提升核电蒸汽发生器的运行安全性和持久稳定性。
(2)本发明采用熔覆法,能实现熔覆的技术多样,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制备工艺简单,工艺可控性好。
本发明内采用熔覆法,支撑板和防腐减污涂层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较高的致密性,且表面显微硬度大。因此防腐减污涂层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磨损脱落(耐磨性优异),且耐腐蚀性能更优。
(3)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提升了核电蒸汽发生器的服役寿命,降低了服役成本。且本发明采用的制备原料选择范围广、来源广,且价格低廉,由此可进一步降低核电站的服役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未经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33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本质安全储能方形铝壳电芯、锂离子电池和储能设备
- 下一篇: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