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丘陵山地宜机作业边坡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8693.1 | 申请日: | 202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锦铿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2/30;A01G22/20;A01G22/40;A01G13/02;A01B7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严涓逢 |
地址: | 543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丘陵 山地 作业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丘陵山地宜机作业边坡种植方法,在规划种植适宜农作物的山体上,间隔一定坡距等高线开挖适宽梯面,梯面用作为机械作业的机耕道,而将作物种植于相邻两条机耕道(梯面)之间的边坡中,依托机耕道进行作物生产的播种栽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剪修、采收等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以解决当前丘陵山地农作物种植中不便机械作业、机械化率偏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力老化短缺等老大难问题,能显著减少对山体地势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促进丘陵山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丘陵山地宜机作业边坡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丘陵山地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43%,丘陵山区县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4.62%、播种面积占34.20%,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特别是适宜经济作物的生产。对丘陵山地农作物生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出台过一系列规范性的标准和规程,以丘陵山地贡献产量达99%以上的茶产业为例,国家和地方就颁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15)、云南省《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DB53/T172-2006)、浙江省《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DB33/T675-2008)、河南省《信阳毛尖茶清洁化生产技术规程》(DB41/T715-2012)、广西自治区《山地茶园顺坡栽培技术规程》(DB45/T1387-2016)等,但总体看,这些规程、规范,基本是偏重从农艺农资方面规定各生产环节、步骤,对园地规划、作物栽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作物剪修、采摘收集等各作业环节如何关照到机械应用,鲜有说明或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15),仅在4.2.1款笼统提到“平地茶园直线种植,坡地茶园横坡等高种植;采用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方式种植,满足田间机械作业要求”、8.4条讲到“机械采茶”;广西自治区《山地茶园顺坡栽培技术规程》(DB45/T1387-2016),推广“不开梯面,顺坡地等高线开挖种植沟”种植模式,虽在不改变山地地势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表肥力方面有好处,但机械难以进入地头。申请公布号CN109168394 A公布的“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主张将小块田土推挖并为大块,以适应中大型机械作业,但改造工程量大、成本高,对山体破坏严重,只限于坡度在25°以下的田土整改。受生长环境特点的影响,目前丘陵山地新开发的耕作园地更多位于崇山峻岭,园地坡度往往超过30°,局地达到40°多的也不少,如开大梯面种植,梯壁过高往往发生崩塌滑坡,造成水土流失,园地易遭破坏,因此农民更多是采取人力开挖窄小梯级种植,后续机械作业条件更加不足。这些因素,客观上也影响市场预期,造成农机研制企业研发适合丘陵山地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机械偏少、适配性差。总之,目前丘陵山地农作物种植普遍存在因农艺与农机结合不足而带来的不便机械作业的问题,机械化率偏低、人力成本高、劳动力日趋老化短缺,丘陵山地农作物种植的用工支出占比越来越重,市场竞争压力大,迫切需要探索改进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的生产种植技术,提高丘陵山地园区管理效益,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农业机械应用并能显著减少对山体地势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促进丘陵山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丘陵山地宜机作业边坡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丘陵山地宜机作业边坡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规划种植适宜农作物的山体上,沿山体等高线开挖若干条外高内低的梯面作为以供农机作业的机耕道;
(2)将农作物种植于步骤(1)中相邻两条机耕道之间的边坡中,依托机耕道进行播种栽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田间管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机耕道的宽度在0.8~1.2m,所述机耕道最外侧与最内侧的高度差在4~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边坡上建设以供作业机械进入或运载作业机械到位的干道、支道,作业区不再开设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锦铿,未经陈锦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8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模板的单目标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钠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