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18022.7 | 申请日: | 202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朱春晖;孙润东;董志鹏;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E05F15/79;E05F15/40;G06V10/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标 检测 轨迹 辨识 自动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实时拍摄自动门前区域的图像;
步骤2:对于步骤1拍摄的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对于检测到的目标,标记出其类别及边界框,并筛选出行人目标,根据其边界框坐标输出各行人目标的质心坐标;
步骤3:根据步骤2检测出的行人目标的质心坐标,形成各行人目标的运动轨迹;
步骤4:首先对自动门前区域的图像进行分区,包括跟踪区、判定区与占用区;其次,基于行人目标所处的区域以及行人目标运动轨迹,根据设定的策略,向自动门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步骤5:根据步骤4给出的控制信号,以设定的控制策略控制自动门的开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对角线视场角为120°的广角无畸变高清相机安装在自动门上方门框居中位置,俯视门前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基于mobilenet-v2轻量化神经网络的SSDs目标检测算法进行目标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得到图像中所有检测出的行人目标的质心坐标后,对每个行人目标赋予唯一的ID;在下一帧图像到来后,计算两帧间各目标质心之间的相对欧氏距离;通过选取两帧间欧式距离最小的两个目标,判断出下一帧中各目标对应的ID,从而确定各目标对应的运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跟踪区为整个画面中除占用区与判定区以外的部分;
所述占用区为自动门下可能会发生碰撞、挤压的部分区域;
所述判定区为自动门的一部分扇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设定的策略,向自动门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具体为:
若检测到有行人位于跟踪区,获取该行人目标的轨迹,辨识出具有进入趋势后,发出开门信号;
若检测到有行人位于占用区,则持续发出占用信号;
若检测到行人目标进入判定区时,调取该行人目标的轨迹进行辨识,辨识具有进入趋势后,将会发出开门信号,电机开始带动自动门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判断行人目标是否有进入趋势的策略为:当行人目标进入判定区后,提取出该目标在判定区中的坐标同时提取出该目标对应ID下的所有历史质心坐标求所有质心纵坐标的均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历史检测出该目标的总帧数;
当大于设定阈值时,则判定该行人目标有进入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设定的控制策略为:
(1)当接收到开门信号后,控制自动门打开,进入一段等候时间,待等候时间结束后,控制进行关门操作;
(2)在等候时间内,若接收到新的开门信号,则重置等候时间,待等候时间结束后,控制进行关门操作;
(3)在等候时间内,若接收到占用信号,则重置等候时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辨识的自动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检在轻量化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80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