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罐式炉预混稳燃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12104.0 | 申请日: | 2023-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7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善红;刘朝东;刘超;吕博;夏子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8 | 分类号: | F27B14/08;F27B14/14;F27B14/20;F23D14/02;F23D14/26;F23D14/66;F23D14/74 |
代理公司: | 沈阳新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邹琳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式炉预混稳燃 方法 装置 | ||
一种罐式炉预混稳燃方法及装置,属于煅后焦生产技术领域,采用预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后,参与挥发份燃烧,使首层火道负压为‑50~‑20Pa;第八层火道负压为‑180~‑120Pa;闸板处负压为‑250~‑150Pa;首层火道温度为1260~1320℃;第二层火道温度为1260~1320℃;第八层火道温度为1060~1120℃;排烟温度为1040~1100℃。本发明通过采用预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助燃的方法,维持火道内火焰分布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煅后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式炉预混稳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色金属行业和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基础原料的石油焦,需求量很大,2021年全国煅后焦产量已突破3000万吨。与回转窑相比,罐式炉生产煅后焦具有碳质烧损低、产品质量好等优势。传统罐式炉利用冷却炉底通道的预热空气参与挥发份燃烧,面对日趋劣化的原料,挥发份含量明显升高,引起炉体热收入过剩,火道温度偏高,导致煅后焦“过煅烧”、碳质烧损率高、炉体寿命短等技术难题。因此,罐式炉工艺开始改变为冷空气助燃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1)冷空气即为常温空气,是相对于预热空气的说法,可以大幅降低火道内温度,比预热空气助燃工艺火道温度降低100-150℃,这样可以适应高挥发份含量的原料,而且不会造成煅后焦“过煅烧”问题;
2)所有的挥发份均从前墙首层进入火道,由于是冷空气助燃,燃烧温度不会太高,不会容易烧坏火焰区的耐火材料。所有的助燃空气都位于一处,通过调节冷空气风门来控制火道温度,操作简单,新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培训就能上岗,无需丰富经验。
但是冷空气助燃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其弊端也显露出来,主要是在调节冷风阀门过程中,当挥发份含量升高时,为了维持火道温度,阀门开度开大,当阀门开度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火焰悬浮”现象,引起首层火道温度分层,上部空间以高温火焰为主,下部空间以冷空气为主,而且火焰拉得较长,进入二层,冲刷到热电偶。同时首层对应料罐区域物料温度偏低,生焦中挥发份逸出速率低于正常速度,挥发份在料罐上部区域无法及时逸出,被粉料包裹后带至料罐下部区域,碎料机处容易发生爆燃现象,严重时崩坏碎料机设备,导致料罐停产检修。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稳定燃烧工艺,既满足简单便捷的调温操作,又实现预混稳燃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罐式炉预混稳燃方法及装置,通过采用预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助燃的方法,维持火道内火焰分布的稳定性,既不会出现全部预热空气助燃出现的超温现象,也不会出现单一冷空气助燃火焰悬浮、燃烧不稳定的情况,使得罐式炉生产工艺更为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罐式炉预混稳燃方法,采用预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后,参与挥发份燃烧,使首层火道负压为-50~-20Pa;第八层火道负压为-180~-120Pa;闸板处负压为-250~-150Pa;首层火道温度为1260~1320℃;第二层火道温度为1260~1320℃;第八层火道温度为1060~1120℃;排烟温度为1040~1100℃。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后在空气预混通道处温度为300~400℃,预混空气通过首层火道负压吸入。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空气为常温空气经罐式炉火道下方的冷却炉底并与高温煅后焦换热后的空气,经预热空气竖道进入空气预混通道,通过首层火道负压吸入。
进一步地,进入空气预混通道的预热空气流量通过设置在预热空气通道处的预热空气拉板来调节。
进一步地,冷空气流量通过设置在入口处的手动拉板或者自动风门调节,冷空气通过火道负压自动吸入空气预混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2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