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线钳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11850.8 | 申请日: | 2023-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9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陈曦;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菲奥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33 | 分类号: | H01R43/033;H02G1/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赵征友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软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线钳,包括第一钳柄、第二钳柄、导线轮、绕线座和传动机构,所述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靠近所述第二钳柄的一侧,且所述导线轮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所述绕线座内开设有主线孔,所述绕线座绕所述主线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线缆接头可穿过所述主线孔与所述导线轮滚动连接,所述绕线座内还开设有分线孔;所述传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绕线座随着所述导线轮的转动而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线轮、绕线座和传动机构,当第一线缆接头带动导线轮进行转动时,可以驱动绕线座进行转动,使第二线缆接头均匀地缠绕在第一线缆接头上,从而保证了线缆接头的连接牢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钳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线缆在通信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是用于传输通讯信号的媒介,线缆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断路损坏,为了解决此断路故障,需要将断路损坏的线缆进行接线处理。
断路线缆的接线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介质连接法,即通过使用接线装置对线缆进行接线处理,接线装置如公开号为CN108155510A的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线缆接线器,在对断路线缆进行接线时,将两个线缆接头分别安装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利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对接,即可实现断路线缆的导通,其接线质量相对较好,但是操作较为繁琐,不仅会降低线缆的接线效率,还增加了线缆的接线成本;第二种为直接连接法,即使用接线工具将两个线缆端头进行连接导通,接线工具如公开号为CN111564745A的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气工程用接线钳,在对断路线缆进行接线时,先利用两个剪线刀刃对线缆接头处的表皮进行剥离,再利用钳头将两个线缆接头进行打结即可,此方式操作简单,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接线方式。
在第二种接线方法中,为了使两个线缆接头连接地更加牢固,通常需要将两个线缆接头进行绞接,即使用钳头将一个线缆接头缠绕在另一个线缆接头上,但是,使用钳头进行此缠绕操作的方式不便于进行控制,容易出现线缆接头缠绕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线钳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将一个线缆接头均匀地缠绕在另一个线缆接头上,保证线缆接头的连接牢固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线钳,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
所述第二钳柄与所述第一钳柄呈X形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二钳柄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
还包括导线轮、绕线座和传动机构,其中,
所述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靠近所述第二钳柄的一侧,且所述导线轮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
所述绕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上,所述绕线座内开设有主线孔,所述绕线座绕所述主线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线缆接头可穿过所述主线孔与所述导线轮滚动连接,所述绕线座内还开设有分线孔;
所述传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绕线座随着所述导线轮的转动而转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导线轮的转轴方向与所述主线孔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钳柄的转轴方向平行。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内齿圈、传动杆、齿盘和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线轮上,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导线轮同轴设置;
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上,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且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所述内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绕线座上,且所述内齿圈与所述主线孔同轴设置;
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钳柄上,且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钳柄转动连接;
所述齿盘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且所述齿盘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菲奥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菲奥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1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