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三维融合数据的路面均匀性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110004.4 | 申请日: | 2023-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5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张勋;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0;G06T7/136;B60W40/06;B60W50/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左倩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融合 数据 路面 均匀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二三维融合数据的路面均匀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分析路面拆分成多个大网格,又将每个大网格拆分成多个子网格;这些子网格的规格类型数量记为n;每一个子网格作为一个扫描检测分析区域;n为正整数;
2)利用三维近地集成纹理摄影装置获取二维图像和三维深度数据;
所述三维近地集成纹理摄影装置包括三轮小车、车载大脑模块、三维摄像传感器、编码器、传感器卡位固定装置;
所述传感器卡位固定装置为梁式门架,设置有n个高度不同的卡位,分别对应n种不同规格子网格的扫描视野;
多个三维摄像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卡位固定装置的卡位上,分别扫描对应的扫描检测分析区域,并将路面图像数据传输至车载大脑模块;
所述路面图像数据包括二维图像和三维深度数据;
所述编码器获取三轮小车轮轴旋转频率,并传输至车载大脑模块;
所述车载大脑模块驱动三轮小车在待分析路面上行驶,并控制三轮小车的行驶轨迹;
所述车载大脑模块控制三维摄像传感器、编码器工作;
所述车载大脑模块接收路面图像数据和三轮小车轮轴旋转频率,并上传至上位机;
3)上位机对三维深度数据进行变形校准,得到校准后的三维深度信息集合Z1;
校准后的三维深度信息集合Z1如下所示:
Z=aX+bXY+cY+dX2+e (5)
Z1=Z0-Z (6)
式中,a、b、c、d为深度信息系数;e为常数;Z0为校准前的三维深度信息集合;Z为拟合优化平面;X、Y为当前测点二维坐标;
4)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对二维图像进行基于最大类间差距的图像分割,得到多个连通区域;
5)计算连通区域像素数量A,基于连通区域分级统计数据,计算连通区域对应的峰度PA、偏度SA、极差DA、信息熵EA以及自相似性SSIA;
6)基于深度信息求解最大类间差距的深度阈值;
7)基于深度阈值,统计凸起和凹陷的连通体积,并建立连通体积统计集合V;
计算连通体积统计集合V对应的峰度PV、偏度SV、极差DV、信息熵EV以及自相似性SSIV;
8)建立待分析路面N个测点的特征集合;一个测点对应一个扫描检测分析区域;
其中,第i测点的特征集合如下所示:
Fi={PAi,SAi,DAi,EAi,SSIAi,PVi,SVi,DVi,EVi,SSIVi};(1)
式中,i=1,2,…,N;
9)计算测点两两之间的欧式距离dij;
10)计算用于表征路面均匀性的平均距离指数ADI、最大距离指数MDI及道路局部均匀性情况SSI,即:
MDI=maxi,j≤Ndij-mini,j≤Ndij (3)
式中,N为测点总数量;SSIi为局部均匀性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三维融合数据的路面均匀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近地集成纹理摄影装置还包括小车远程遥控模块;
所述小车远程遥控模块生成小车远程遥控数据,并传输至车载大脑模块,进而实现三轮小车的远程遥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00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基坑锚拉桩的锚索拆除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部件组装调位吊装夹具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