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参数摩擦阻尼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108262.9 | 申请日: | 2023-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0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参天;李爱群;解琳琳;孙航;何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左文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参数 摩擦 阻尼 | ||
本发明涉及摩擦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参数摩擦阻尼器。变参数摩擦阻尼器包括转动耗能单元,转动耗能单元包括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摩擦片和压力调节组件;第一转动臂具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臂具有第三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第一转动部与第三转动部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且摩擦片挤压于第一转动部与第三转动部之间,压力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转动部与第三转动部的间距,第二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分别枢接于建筑基体。本发明提供的变参数摩擦阻尼器,能够在遭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害,产生不同变形水准的情况下,根据建筑基体遭遇的外部激励的等级,对承载力和耗能性能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擦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参数摩擦阻尼器。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源于建筑物倒塌,为此,建筑领域提出了被动控制技术,被动控制技术主要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两种方法。其中,消能减震方法通过引入一些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的消能减震装置,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此达到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简单可靠,是现代社会抗震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摩擦阻尼器是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其通过摩擦力做功而耗散能量,具有构造简单、工程造价低和耗能性能稳定等优点。传统的摩擦阻尼器均为单阶型,在摩擦启动前保持弹性,摩擦启动后承载力为单一、固定的恒定值,无法适应性地在结构遭遇不同等级的外部激励时提供所需的承载力和耗能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参数摩擦阻尼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摩擦阻尼器存在的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变参数摩擦阻尼器,包括转动耗能单元,所述转动耗能单元包括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摩擦片和压力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转动臂具有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臂具有第三转动部和第四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三转动部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且所述摩擦片挤压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所述压力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三转动部的间距,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分别枢接于建筑基体。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同步结构和第二同步结构,所述第一同步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固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同步结构与所述第三转动部固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同步结构与所述第二同步结构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同步结构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同步结构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均与所述第一轴线成夹角且沿周向相对设置。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同步结构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同步结构凸起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同步结构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凸起部的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均具有所述第一斜面,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均具有所述第二斜面。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和/或,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沿所述第一轴线分布的若干段所述第一斜面,相邻两段所述第一斜面之间设有第一台阶面;
和/或,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沿所述第一轴线分布的若干段所述第二斜面,相邻两段所述第二斜面之间设有第二台阶面。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同步结构和所述第二同步结构均为圆环状结构,且中心均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均包括多个,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多个所述凹槽分别绕所述第一轴线沿周向间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8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