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及铺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05754.2 | 申请日: | 202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9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钧;李云鹏;陈济丁;孔亚平;刘涛;严远方;陶双成;陈建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3F5/14;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蕙识同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66 | 代理人: | 赵雪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路堑边坡 储水 生态 排水沟 铺设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及铺设方法,涉及边坡生态防护的领域,本装置包括位于边坡上的截水沟本体,所述截水沟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本体,所述种植槽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隔水层,所述种植槽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种植槽本体与截水沟本体之间设置有止渗阀。本发明通过黄土高原区公路边坡既缺水又需水的特点,将种植槽本体与截水沟本体相结合,将种植槽本体设置在截水沟本体里,在满足截水沟本体排水的同时,利用种植槽本体蓄续存雨水,为乔灌木的生长截留更多水分,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群落结构,避免了单纯草本群落不耐旱易退化的风险,也解决了黄土高原区公路边坡群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边坡生态防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及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区土质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硬稳固,遇水易溶解,导致公路边坡怕水,但公路边坡植被建植又需水,且该区域干旱少雨,植被建植本就困难,应尽可能多的截留雨水用以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目前,该区域公路边坡排水系统多分级修筑截排水沟和边沟,分级截排水沟多以浆砌石矩形沟为主,路侧边沟以预制盖板边沟或浆砌石混凝土矩形沟为主,多从排水角度考虑,坡面植被群落靠自然恢复,以草本及生物结皮居多,偶有宽平台台阶会设置种植槽栽植灌木,但种植槽远离截排水沟,截水沟截留雨水未能充分利用,植被生长效果一般,人工栽植的草本易退化,难以满足黄土高原区公路边坡生态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堑边坡储水式生态排水沟,包括位于边坡上的截水沟本体,所述截水沟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本体,所述种植槽本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隔水层,所述种植槽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种植槽本体与截水沟本体之间设置有止渗阀,止渗阀包括贯穿设置在种植槽本体内腔一侧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贯穿至截水沟本体的内腔,所述通气管道位于种植槽本体内腔一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平衡滑片,所述通气管道位于种植槽本体内腔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止渗坎,所述平衡滑片的左侧固定环连接有连通杆,所述连通杆的左端贯穿至止渗坎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止渗片,所述止渗片与连通口相适配,所述通气管道位于种植槽本体内腔一端的表面连通有开口向上的平衡气孔,所述透气隔水层的底部与平衡气孔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种植槽本体与截水沟本体相结合,将种植槽本体设置在截水沟本体里,在满足截水沟本体排水的同时,利用种植槽本体蓄续存雨水,为乔灌木的生长截留更多水分,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群落结构,避免了单纯草本群落不耐旱易退化的风险,也解决了黄土高原区公路边坡群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位于种植槽本体内腔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止挡,所述止挡抵在平衡滑片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位于截水沟本体内腔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细筛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细筛网的设置,防止杂物进入通气管道中堵塞通气管道,影响通气管道的连通效果。
优选的,所述截水沟本体右侧的顶部设置有铺设在边坡上的反坡平台,所述截水沟本体左侧的顶部设置有铺设在边坡上的顺坡水泥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顺坡水泥抹面和反坡平台的配合使用,雨水淋在反坡平台和顺坡水泥抹面上,能够将更多的雨水收集至截水沟本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截水沟本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沟底倾角坡。
优选的,所述种植槽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槽底集水坡面,所述槽底集水坡面为内高外低。
优选的,所述连通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止渗坎和平衡滑片接触。
优选的,所述平衡气孔位于平衡滑片与止渗坎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5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刻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蒸汽发生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