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电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00216.4 | 申请日: | 202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4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厅;高能;王晓宇;王益维;来是家;周一;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G01B21/02;H02G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金国栋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隧道 巡检 机器人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隧道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电机构,包括安装在巡检机器人上且分布在轨道两侧的两组接电组件,所述轨道的两侧各设有一根线芯裸露的电线,分别为火线和零线,所述接电组件接收火线、零线之间的交流电为巡检机器人供电;所述接电组件包括连接座、与连接座上端滑动连接的滑杆、固定在滑杆内端的导电片,所述滑杆垂直于所述的电线,所述滑杆上设有驱使导电片与电线弹性电接触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导电片上设有为巡检机器人供电的导线。本发明直接从火线、零线接电,并为巡检机器人供电,使得巡检机器人更加轻量化且能保持长时间持续巡检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电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巡检作业一直是隧道安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工作;基于上述情况,隧道巡检机器人应运而生。
在隧道内部铺设轨道,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移动,对隧道内进行巡检作业。巡检机器人上携带大量检测模块,例如摄像模块、雷达模块、警示灯模块、无线信号接受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工作都离不开电,而且巡检机器人行走过程的电机也需要供电;目前通常在巡检机器人内部设置蓄电池,为各个模块以及行走供电,蓄电池导致巡检机器人整体重量增大,巡检机器人在轨道上移动也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蓄电池电量耗光时需要进行充电作业,整体运行时间较短,无法进行长时间持续巡检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电机构,该接电机构直接将正极电线、负极电线之间的电传递给巡检机器人使用,从而使得巡检机器人更加轻量化且能持续长时间进行巡检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电机构,包括安装在巡检机器人上且分布在轨道两侧的两组接电组件,所述轨道的两侧各设有一根线芯裸露的电线,分别为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所述接电组件接收正极电线、负极电线之间的直流电为巡检机器人供电;
所述接电组件包括连接座、与连接座上端滑动连接的滑杆、固定在滑杆内端的导电片,所述滑杆垂直于所述的电线,所述滑杆上设有驱使导电片与电线弹性电接触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导电片上设有为巡检机器人供电的导线。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的两侧均设有沿着轨道分布的布线槽,其中一条布线槽用于安装正极电线,另一条布线槽用于安装负极电线,所述电线的线芯裸露的一侧其朝向布线槽开口方向,电线的其余部位与轨道之间保持绝缘。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片为长条状的石墨电刷,所述石墨电刷竖向设置且与电线垂直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的后端设有限位片,所述连接座上设有感应片,所述限位片上与感应片的对应处设有用于精准检测限位片距离变化的距离传感器;随着石墨电刷的磨损,距离传感器的检测值逐渐变小,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值达到预设值后,所述巡检机器人向监控中心发送一条报警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设有轮座,连接座通过轮座与巡检机器人固定连接,所述轮座上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通过轮轴与轮座转动连接;所述轨道的底面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支撑轨,所述支撑轮沿着支撑轨的顶面被动行走,所述支撑轨的顶面为外低、内高的斜面,所述支撑轮的表面为与斜面相适配的锥面,支撑轮沿着支撑轨行走时,所述轮轴的轴线垂直于轨道且与轨道的底面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轮座的两侧设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的圆周面沿着支撑轨的侧面行走。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座包括连接支架、滑块,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设有竖向分布的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上端设有限位挡板,滑块的下端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的轴线与轮轴的轴线共面且垂直分布,所述轮轴上设有凸轮,所述滑块的上端与限位挡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顶杆的下端与凸轮保持弹性抵接;滑块在凸轮作用下沿着滑轨上下运动过程中,所述导电片始终与电线保持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0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驱多位的圆柱电芯上料装置
- 下一篇:多极耳电池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