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97826.3 | 申请日: | 2023-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5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薛卫文;薛晓坤;袁仲琨;叶杜斌;邓孝祥;郭子仑;冯奇;许冰;陈高怡;周明伦;孙晓龙;孔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汉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8;E04D13/17;H02S20/30;F24S30/48 |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太阳能 发电 节能型 屋顶 结构 | ||
1.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包括底板和底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下方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中部竖向固定有液压缸,且在液压缸输出端的推杆顶部固定有顶盘,所述底座的中部竖向嵌入有转接筒,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外侧嵌套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中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主框架,且在主框架上表面的左右端和中部分别固定有太阳能板和光线传感器,所述主框架的上表面左侧和下表面右侧均固定有气流收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底端竖向固定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设置在限位环的内侧,所述延伸柱正好嵌入在转接筒的内部,所述延伸柱外壁的卡齿与转接筒内壁的卡齿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柱的内部下方开口设置有一个中空圆柱状中空槽,所述中空槽的上方固定有限位环,所述中空槽的横截面积与顶盘的横截面积大小一致,所述顶盘设置在限位环顶部,所述延伸柱外壁的卡齿在转接筒内壁的卡齿间呈竖直方向上下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左侧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多级电动推杆,所述多级电动推杆输出端的推杆通过轴杆与主框架的下表面左侧之间相连接,所述主框架围绕安装板上表面的轴杆上下45°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收集组件由收集板、进排气环、导向板、收集箱、电动推杆、挡板和内筒体组成;
所述收集板竖向固定在主框架的上表面左侧和下表面右侧,所述收集板内部的左右端均横向嵌入有进排气环,所述进排气环的内部均嵌入有导向板,所述收集板的底部固定有收集箱,所述收集板的内部上方竖向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收集板的内部下方嵌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横向嵌入有内筒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左右端设置的进排气环与挡板内部的内筒体数量一致,所述内筒体内部的中空竖切面积与进排气环内部的中空竖切面积大小一致,所述进排气环正好设置在挡板中内筒体外侧上方的左右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相邻的进排气环之间的间距与挡板中上下端相邻内筒体之间的间距一致,所述上下端相邻的排气环之间的间距比内筒体和进排气环的直径要大0.5-1.5c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的推杆底部与挡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在收集板的内部呈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所述挡板的外壁紧贴收集板内壁的左右端及前后端,所述挡板顶部与收集板内部上方之间的间距与内筒体顶部至排气环顶部竖直方向之间的间距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进排气环的导向板通过管道相导通,且该相导通的管道底部正好嵌入在收集箱的内部,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均固定有“L”状的转接管,该转接管的一端通过管道收集箱的排气端相连接,另一端可通过管道与室内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发电的节能型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光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与控制面板的信号接收端之间信号连接,所述太阳能板通过电源线、控制器与室内放置的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汉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汉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78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作业机械
- 下一篇: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