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动态环境中考虑时延和AUV能耗的混合数据搜集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95023.4 申请日: 2023-02-10
公开(公告)号: CN116074915A 公开(公告)日: 2023-05-05
发明(设计)人: 陈友淦;罗圆;朱秀玲;董妍函;陈哲扬;谭诗路;许肖梅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H04W40/10 分类号: H04W40/10;H04W40/22;H04W40/32;H04B13/02;H04W84/18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下 动态 环境 考虑 auv 能耗 混合 数据 搜集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水下动态环境中考虑时延和AUV能耗的混合数据搜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下传感器节点SN按照深度分为N层,每层中有M个SNs;每层有一个AUV对簇头CH进行数据搜集,通过遗传算法规划AUV路径;数据搜集完成后,AUV巡行到汇聚节点Sink传输数据信息;考虑海洋洋流运动影响时,设传感器节点的运动主要为水平方向,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小波动,但对于分层结果没有影响;

2)根据数据重要程度选择簇头CH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重要数据采用多跳方式进行传输;普通数据则由AUV搜集;由于下层AUV在数据搜集层和汇聚节点Sink间往返的耗能相对上层较大,在传输数据时根据上层AUV状态决定数据是直接传递给汇聚节点Sink,还是以上层AUV为中继将数据传递给上层AUV,再最终传输到汇聚节点Sink;

3)当搜集到重要程度高的数据,选择多跳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节点CHi选择下一跳节点CHj时,CHi对于通信范围内CHs的剩余能量、位置信息以及状态已知;定义CHj的剩余能量和电池容量之比为CHj的相对剩余能量,与CHi和CHj的距离、CHj与Sink间的距离一起,作为选择下一跳节点的影响因素;

同时,当CHj的状态为数据搜集或传输阶段时,CHi的到达数据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至CHj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定义参数TW

TW=Tb-2·Di,j/vsound

其中,Tb表示CHi和CHj进行通信时,CHj反馈给CHi的预计等待时间信息,Di,j表示CHi和CHj之间的距离,vsound表示声速;

4)簇头CHj所属集群内的成员节点向CHj传输数据以及CHj向下一跳节点CHg传播数据,均通过声波进行传播;在传播距离为D时,水声信号的整体衰减为:

A(D,f)=Dka(f)D

其中,k表示扩散因子,a(f)为吸收系数;根据Thorp公式,当声信号频率为f时,吸收系数为:

当发射功率为P时,信噪比为:

其中,为带宽,N(f)为海洋中环境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因此SNj向SNg传输的速率表示为:

Rj,g=Δflog2(1+SNR(Dj,g,f))

则SN传输L位数据所用时间为:

5)当CHj的状态是空闲时,即CHj没有从成员节点搜集数据,也没有向下一跳传输数据时,设定TW为0;当CHj处于成员节点向簇头传输数据阶段时,分为两种情况:若搜集的数据重要度不高,则计算簇头收集完数据的时间作为Tb;若搜集的数据重要度高,则需要计算簇头收集完数据的时间以及CHj与下一跳传输完成的时间,作为CHj的Tb;当CHj处于向下一跳传输的阶段时,以CHj的剩余传输时间作为Tb;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当Tb<2·Di,j/vsound时,定义TW为0;若Tb>2·Di,j/vsound,则根据步骤3)中的定义TW=Tb-2·Di,j/vsound进行计算;

6)将TW作为选择下一跳节点的影响因素,将下一跳节点选择概率Pj定义为:

其中,Ej,E0分别表示CHj的剩余能量和电池容量,Di,sink和Dj,sink分别表示CHi和CHj到sink的距离,λ,η,β,γ表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7)当搜集到一般数据时,通过AUV对所在层CHs遍历并进行数据搜集;采用遗传算法对AUV的路径进行规划;由于下层AUV直接到Sink传输数据的路径耗能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上层AUV作为中继;

在第m层AUV收集数据之前,向下层AUV广播所在层索引以及时间信息;其中,时间信息包括当前时间以及前两轮的数据搜集时间;定义第m层AUV预计搜集完数据的时间为:

testm=θtm[r-1]+(1-θ)tm[r-2]

其中,θ是一个加权因子,tm[r-1]和tm[r-2]分别为前一轮和前二轮的数据搜集时间;下层AUV接收到信息后,计算自身搜集数据所需时间tself和testm之间差值;当|tself-testm|≤b时,认为下层AUV将第m层AUV作为中继;否则,不以第m层AUV作为中继;下层AUV将是否选择第m层AUV作为中继,以及自身遗传算法规划路径的最终位置信息反馈给第m层AUV;第m层AUV再根据反馈信息规划路径;

8)设定第n层AUV在路径规划后位于点(xln,yln,zln)处,第m层AUV共收到s个将其作为中继的反馈,则在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设计中,加入s层AUV的最终位置对第m层AUV的影响,将目标函数设计为:

其中,xi为第i个个体,个体的定义为AUV访问CHs的不同排列组合的序列;κ是需要以第m层AUV作为中继的所有AUV的集合;Dln,lm是第n层AUV和第m层AUV路径规划的最终位置之间的距离,Dlm,sink是第m层AUV的最终位置和Sink间的距离,δ,ε,为加权因子;

定义适应度函数为目标函数的倒数,则适应度函数为:

fitness(xi)=1/F(xi)

AUV将选择适应度函数最大的路径进行数据搜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50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