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性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94546.7 | 申请日: | 2023-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万炜涛;郭呈毅;潘晨;王红玉;徐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7/18;C08K3/08;C08K3/22;C08K5/14;C09K5/14;H01L23/373 |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金丽丽 |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芯片级 界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芯片级热界面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端乙烯基硅油5‑10份;侧链乙烯基硅油0.5‑5份;催化剂0.1‑1份;金属减活剂0.1‑1份;抗氧剂0.1‑1份;偶联剂0.2‑1份,大粒径球型铝粉50‑60份,小粒径球形铝粉15‑25份,氧化锌15‑25份。本发明利用过氧化物催化乙烯基硅油自由基聚合形成凝胶,同时添加金属减活剂捕捉或阻断过渡金属对聚合物的催化老化作用,以及添加抗氧化剂消除产生的自由基,达到提高芯片级热界面材料的可靠性。此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导热系数4‑5w/m‑k,以及超低热阻,专用于各尺寸芯片内部封装,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出,保证芯片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可靠性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应用越来越广泛,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工作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其工作温度更高。其热量无法及时散出,会极大降低芯片的工作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由于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应用于芯片硅片(Die)以及散热框(Lid)之间,散热框则通过AD胶粘接固定于PCB上。在BGA封装制成中,芯片植球后,需通过回流焊将芯片焊接在母板上,由于其结构属于不同材料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加上回流焊最高温会达到260℃,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CTE)的差别,会导致芯片回流焊时翘曲变形;另外根据其应用特点,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属于一次性封装,终身使用,中途不会有更换,因此芯片级热界面材料的高可靠性在芯片封装中至关重要。
普通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利用过渡金属(铂、铑等)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固化交联成凝胶状于Die与Lid之间,填充界面缝隙导热,其主要导热填料一般采用铝、银等导热系数很高的金属粉。然而,实际可靠性测试后(特别是高温150℃*1000h老化测试),老化后的芯片级热界面材料模量极高,由原先的100kpa左右,急速升高到5MPa以上,其伸长率也基本降为0,变成脆硬状。在芯片使用后期无法再对抗由芯片温度变化导致翘曲产生的应变,最终裂开,极大降低散热效果,导致芯片失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体系中铝、银粉等导热粉体氧化,导致体积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的有机硅分子链的空间,从而导致硬度/模量增加;2.有机硅分子链在高温下断链产生自由基,再交联导致交联密度上升,硬度/模量增加;3.体系中的过渡金属如铁、银、铂等对高分子链催化老化导致断链,加速其硬度/模量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芯片级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反应机理的优化以及金属减活剂、抗氧剂的添加,使得芯片级热界面材料的可靠性大幅提升。
本发明所述的芯片级热界面材料由下列组份按所述重量份制成:端乙烯基硅油5-10份;侧链乙烯基硅油0.5-5份;催化剂0.1-1份;金属减活剂0.1-1份;抗氧剂0.1-1份;偶联剂0.2-1份,大粒径球型铝粉 50-60份,小粒径球形铝粉15-25份,氧化锌15-25份。
所述端乙烯基硅油粘度50~1000mPa·s,进一步优选为100~500mPa·s,更优选为300mPa·s;端乙烯基硅油的乙烯基含量优选为0.1~0.8mmol/g,进一步优选为0.1~0.3mmol/g,更优选为0.2mmol/g。
所述侧链乙烯基硅油粘度50~1000mPa·s,进一步优选为200~600mPa·s,更优选为500mPa·s;侧链乙烯基硅油的乙烯基含量优选为0.1~1mmol/g,进一步优选为0.2~0.5mmol/g,更优选为0.3mmol/g。
所述催化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BP)、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DCBP)、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PB)、过氧化二异丙苯(DCP)、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等过氧化物;优选DH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4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设备及音频设备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吲哚菁绿作为STT3B抑制剂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