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9429.1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习文;吴林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5 | 分类号: | B01D17/05;C02F1/40;C02F101/3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瑞之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14 | 代理人: | 黄爱君 |
地址: | 51064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海上 溢油 分散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及其应用,该分散剂包括:第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第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20、第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聚氧乙烯醚、助剂丙二醇以及溶剂三号白油。本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通过直接加热复配的方式,利用助剂丙二醇和吐温80之间形成氢键联结,通过硬脂酸聚氧乙烯醚的增溶作用使吐温80、司盘20与溶剂白油形成澄清透明的微乳液产品,并利用溶剂与溢油之间相似的分子极性,提高表面活性剂与溢油的接触面积,提高分散剂分散溢油的效率,而且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陆岸、海上石油开采量和海上泊运量的大幅度增加,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溢油污染已成为各种海洋污染类型中发生频率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为了寻求经济有效的治理途径,世界各国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使用溢油分散剂是目前快速处理溢油的化学方法之一。溢油分散剂又称分散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和助剂三大部分组成。在分散剂中起主要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它由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组成,通过对油和水都产生亲和力,同时,改变油水界面的相互作用来达到降低油膜的表面张力的目的,使溢油在水中经机械搅拌或波浪作用迅速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水包油型的乳化液。溶剂以醇类和烃类的应用较普遍,其作用是使表面活性剂分子与溢油互溶并降低两者的粘度,同时稀释油类和降低油的凝固点,便于油类乳化。助剂是溢油分散剂中的附加成分,含量较少,一般由润湿剂和稳定剂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
乳化分散型溢油分散剂具有消油效果好、使用简便和不受海况限制等特点。我国溢油分散剂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产品主要用于近岸和浅海油田的溢油处理,但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仍有差距,现阶段溢油分散剂还需部分进口,有些产品存在毒性大、稳定性及乳化率低、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溢油分散剂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公开号为CN102335493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生物型溢油分散剂,其特征在于用于发生溢油事故时通过表面活性剂进行溢油乳化并同时用微生物进行快速生物修复作用,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在分散乳化效果上不理想。且使用酵母菌保藏发酵手段,使用规模有限,效果不佳。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的、环境友好的溢油分散剂是所属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通过直接加热复配的方式,利用助剂丙二醇和吐温80之间形成氢键偶联,通过硬脂酸聚氧乙烯醚的增溶作用使吐温80、司盘20溶于溶剂白油,并利用溶剂与溢油之间相似的分子极性,提高表面活性剂与溢油的接触面积,提高分散剂分散溢油的效率,而且环境友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浓缩型海上溢油分散剂,包括:第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第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20、第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聚氧乙烯醚、助剂丙二醇以及溶剂三号白油,所述分散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S1、选择第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入助剂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在温度30-40℃、转速为600-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10min,得混合料A;
S2、在无水乙醇中加入第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20、第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聚氧乙烯醚,混合均匀,在温度40-50℃、转速为8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15min使之充分溶解,减压蒸馏除去无水乙醇,获得混合料B;
S3、将混合料B加入溶剂三号白油中,在温度40-50℃、转速为8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15min混合均匀,然后调整温度为45-55℃、转速为1000-1500r/min,在体系中滴加混合料A,形成均相澄清的浓缩型溢油分散剂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9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