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后车与多前车信息融合的基于智能网联的跟驰模型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79374.6 | 申请日: | 2023-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7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潘福全;张丽霞;王满福;张永;张素磊;杨金顺;栾偲良;陈秀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晶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8/25;G06Q50/3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润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7 | 代理人: | 王爱丽 |
| 地址: | 26652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前车 信息 融合 基于 智能 模型 | ||
1.一种考虑后车与多前车信息融合的基于智能网联的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表达式为:
式中,α为敏感度系数,取驾驶员反应系数的倒数;vn(t)为车辆n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β为多前车车头间距反应系数;λ为多前车速度差项反应系数;VB,F(Δxn-1(t),Δxn(t))为前后车协同优化函数;H(ΔXF(t))为多前车车头间距函数;G(ΔVF(t))为多前车速度差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Δx=(1-p)Δxn-1(t)+pΔxn(t)
式中,f为前方观测第f辆车;m为前方观测车辆数量;VF为前车优化速度;VB为后车优化速度;p为协同优化速度平滑系数,0.5p≤1;ki为速度差权重系数;ηi为车头间距权重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后车与多前车信息融合的基于智能网联的跟驰模型,其特征在于,初始时刻交通流为稳定状态,且车头间距为h,以最优速度(1-p)VB+pVF运行时,稳定性临界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晶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理工大学;青岛晶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93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扫地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检测CTC抵抗NK细胞杀伤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