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079160.9 | 申请日: | 2023-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2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彩霞;印从飞;程金连;刘春杨;胡加辉;金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12 | 分类号: | H01L33/12;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李素兰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外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GaN层;所述N‑GaN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依次设于所述N‑GaN层上的MgN三维诱导层、SiGaN三维层和填平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采用本发明可以有效释放底层应力,使多量子阱区的电子空穴分布均匀,提升电子的扩展能力,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抗静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最早的外延片结构直接在N型半导体层上生长多量子阱会导致发光效率低,抗静电能力差,为了改善该结构的缺陷,现有的外延片结构在N型半导体层和多量子阱中间插入一个低温应力释放层,该应力释放层为InGaN层,但是多量子阱中电子和空穴不平衡现象和量子阱缺陷多,依然存在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释放底层应力,使多量子阱区的电子空穴分布均匀,提升电子的扩展能力,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抗静电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本征GaN层、N-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GaN层;所述N-GaN层和多量子阱层之间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依次设于所述N-GaN层上的MgN三维诱导层、SiGaN三维层和填平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MgN三维诱导层为MgxN1-x层,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1-0.3;
所述SiGaN三维层中Si的掺杂浓度为1×1016-1×1018cm-3;
所述SiGaN三维层中Si的掺杂浓度<所述N-GaN层中Si的掺杂浓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MgN三维诱导层的厚度为2-5nm;
所述SiGaN三维层的厚度为20-50nm,直径为10-30nm;
所述填平层的厚度为20-50nm;
所述填平层的厚度>所述SiGaN三维层的厚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N-GaN层和所述MgN三维诱导层之间设有BN层;
所述BN层为ByN1-y层,其中,y的取值范围为0.2-0.4;
所述BN层的厚度为10-20nm;
所述BN层和所述MgN三维诱导层之间设有石墨烯层;
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20-30nm;
所述填平层为AlGaN层。
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
(1)提供衬底;
(2)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形核层、本征GaN层、N-GaN层、缓冲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GaN层;
所述缓冲层包括依次设于所述N-GaN层上的MgN三维诱导层、SiGaN三维层和填平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MgN三维诱导层和SiGaN三维层的生长温度为750-900℃,生长压力为300-500Tor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9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