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终端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77804.0 | 申请日: | 2023-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5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单小芬;周泽麟;傅卓琳;张红伟;柏高杨;杨骏;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70;G06T7/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r 船舶 焊缝 检测 方法 终端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工作区内的船舶模型信息、焊缝的焊缝模型信息和焊缝工艺要求;基于定位标识的坐标信息,将所述船舶模型配准至所述工作区中,并将各所述焊缝模型叠加至所述船舶模型上;利用AR设备提取各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和各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对各焊缝模型进行焊缝检测,以获得各焊缝模型的焊缝检测结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船舶焊缝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船舶焊接作为船舶建造中的一项主要系统工程,其生产贯穿于船体建造的整个周期中,根据船体建造逐级划分为总段、分段、大组立、中组立、小组立等不同层级,则船舶焊接也同样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由于船舶焊缝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船舶的使用周期,为保证船舶焊缝质量,船舶建造企业往往需要对船舶各级产品的各焊缝质量进行管控;所述质量管控主要包括生产人员在焊缝完工后的“自检”和质检人员(船东、船检、质检组等)对于焊缝的“外检”把控。
然而,不论是自检还是外检,目前仍以目视检测为主,尚未实现自动化检测,不仅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容易出现纰漏,而且质检的效率较低。
此外,由于船舶建造中各级中间产品所覆盖的区域较大,质检人员往往需要赶赴每个中间产品放置的地点去执行焊缝质量的检查,其往返途中花费的行程时间甚至比质检时间会更长,导致了船舶焊缝的质检效率降低;以及,由于自检过程与外检过程是完全独立的,通常是在完成一产品焊缝的自检工作后再对该产品焊缝进行外检工作,两者的执行时间相错开,并未同步执行,使得自检后的结果无法同步传输至外检人员;当在外检人员发现问题时,自检人员通常已完成上一产品焊缝的检验,则需要自检人员重新返回上一产品处再次检验,导致质检工作的重复多次执行,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船舶焊缝质检工作的效率,使船舶焊缝的质检工作的进度无法匹配当前的船舶建造进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的船舶焊缝质检工作中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焊缝的质检效率较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用于利用AR设备对工作区内的各焊缝进行检测;其中,所述工作区内设置有定位标识;所述基于AR的船舶焊缝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工作区内的船舶模型信息、焊缝的焊缝模型信息和焊缝工艺要求;采集所述定位标识的坐标信息,基于所述定位标识的坐标信息,将所述船舶模型配准至所述工作区中,并将各所述焊缝模型叠加至所述船舶模型上;利用AR设备提取各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和各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对各焊缝模型进行焊缝检测,以获得各焊缝模型的焊缝检测结果。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焊缝工艺要求与所述船舶模型中的船舶部位相关联,则所述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和各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对各焊缝模型进行焊缝检测,包括:确定所述焊缝模型叠加至所述船舶模型中的船舶部位;根据所述船舶部位,确定与所述船舶部位对应的焊缝工艺要求;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检测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是否符合所述焊缝工艺要求,以获得所述焊缝模型的焊缝检测结果。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AR设备连接各网络用户端,则所述基于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和各所述焊缝模型的形态特征信息,对各焊缝模型进行焊缝检测,包括:根据所述焊缝工艺要求,利用AR设备对各所述焊缝模型执行自检过程,以获得各焊缝模型的自检结果;在执行所述自检过程的同时,利用AR设备采集所述自检过程的视频,以使各网络用户端基于所述自检过程的视频,对自检合格的各焊缝模型执行外检过程,以获得焊缝模型的外检结果;基于各所述焊缝模型对应的所述自检结果和所述外检结果,获取各焊缝模型的焊缝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7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