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噪扬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1557.5 | 申请日: | 202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E·普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尧剑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声器 | ||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阐述了一种降噪扬声器和实施这种降噪扬声器的系统。在一个方面,一种扬声器设备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包括:声学层,所述声学层被配置为向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一侧发射输出声音;以及第一声音衰减层,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被配置为衰减从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二侧通过所述振膜传递到所述第一侧的声音,其中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相对于所述声学层定位为更靠近所述第二侧。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方案总体上涉及音频扬声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噪扬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音频系统通常包括多个扬声器。扬声器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扬声器,包括例如全音域单体、超低音单体等。扬声器可以位于车辆的乘客舱内的各个位置中。典型的扬声器位置包括仪表板、门板、内饰板、头枕等。音频系统(包括扬声器的放置和/或构造)可以被设计为在乘客舱内递送愉快的听觉体验。
在汽车音频系统中,扬声器可以将乘客舱与外部环境联接。即,扬声器通向或移植到车辆外部的环境,由此利用外部环境作为挡板。这种联接外部的扬声器可以位于车辆的后备厢、后面板架、底盘或车架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省略其他必要的扬声器壳体,因为该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后面板架或底盘彼此隔离。因此,这种方法允许在不牺牲声学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非常紧凑且重量高效的布置。然而,这种省略壳体的缺点是通常会被原本密封的客舱阻挡的噪声可能进入车辆,这导致更多的外部噪声进入车厢。
用于解决较高噪声缺点的解决方案是在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面向车辆内的乘客舱的面的前方放置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 tion-harshness;NVH)或其他声音衰减材料。该解决方案的缺点是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面的前方的NVH材料可能显著地减少指向乘客舱的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声学输出。减少的声学输出可能导致对由联接外部的扬声器产生的音频的享受和满意度降低。
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降低从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的噪声。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方案阐述了一种包括振膜的扬声器设备。所述振膜包括:声学层,所述声学层被配置为向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一侧发射输出声音;以及第一声音衰减层,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被配置为衰减从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二侧通过所述振膜传递到所述第一侧的声音,其中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相对于所述声学层定位为更靠近所述第二侧。
一个实施方案阐述了一种包括扬声器的音频系统。所述扬声器包括振膜和防尘罩。所述振膜包括:声学层,所述声学层被配置为向所述扬声器的第一侧发射输出声音;以及第一声音衰减层,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被配置为衰减从所述扬声器的第二侧传递到所述第一侧的声音,其中所述第一声音衰减层相对于所述声学层定位为更靠近所述第二侧。
一个实施方案阐述了一种包括振膜的扬声器设备。所述振膜包括单层材料,其中所述单层被配置为向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一侧发射输出声音,为所述振膜提供结构,并且衰减从所述扬声器设备的第二侧传递到所述第一侧的声音。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尤其提供了被配置为实施上述实施方案的设备和系统。
所公开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优势在于,利用所公开技术,可以衰减从外部环境传递通过联接外部的扬声器的非期望噪声,使得对扬声器的声学输出的影响更小。因此,与常规方法相比,扬声器可以产生更高输出音频,同时缓解非期望噪声。另一个技术优势是,传递的噪声可以被扬声器衰减,而无需在扬声器前方添加一块附加材料。因此,扬声器占用更少空间。这些技术优势提供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详细地理解各种实施方案的上述特征,可通过参考各种实施方案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创造性概念进行更具体的描述,附图中示出了所述各种实施方案中的一些。然而,应当注意,附图只示出了创造性概念的典型实施方案,且因而不应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其范围,并且存在其他等效实施方案。
图1A是示出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音频系统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1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