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作业方法及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0612.9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本飞;程红华;叶成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6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沈敏强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超大 水位 多用途 码头 装卸 系统 作业 方法 布置 | ||
本发明涉及涉及码头装卸系统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它涉及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作业方法及布置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包括水侧装卸系统、斜坡道运输系统、陆侧装卸系统;所述水侧装卸系统位于斜坡道下端,包括安装在趸船上的水侧多用途起重机,以及连接水侧多用途起重机与斜坡道的人行钢引桥;所述斜坡道运输系统包括铺设在斜坡道上的轨道、运行在轨道上的用于承接货物的多用途轨道车,以及设置在斜坡道上端区域的用于牵引多用途轨道车的纵向牵引装置;所述陆侧装卸系统设置在斜坡道上端,包括陆侧多用途起重机以及用于装卸货的码头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头装卸系统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它涉及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作业方法及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金沙江下游库区深水航道的高低水位落差达60米,这给库区航运码头的规划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一般内河多用途码头的高低水位落差大多在15米以内,三峡库区重庆地区的多用途码头所面临的水位落差也只有30米左右。对于这种水位落差在30米以内的多用途码头,通常采用分层系缆的直立式码头的布置方式,码头前沿配置多用途门机等装卸设备,以此实现集装箱、件杂货、干散货等多个货物的装卸作业。对于远超过30米的超大水位落差的建设环境,多用途门机等设备无法兼顾如此大的水位落差,常规的码头装卸工艺方案将不再适用。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地形地质条件也难以建设适应超高水位差的直立式码头。因而,在超大水位落差条件下建设多用途码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超大水位差环境下的多用途码头解决方案。针对超大水位差的干散货码头,中国发明专利(CN113371473A)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的散货码头建设思路,通过分别建设适用于不同水位的高水位装卸平台、中水位装卸平台和低水位装卸平台,并配以适当的装卸机械来满足散货装船需要。针对超大水位差的集装箱码头,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5710136U)提出了基于高水位、中水位和低水位分级装卸平台的组合式集装箱码头。事实上,这种组合式码头的思路也可以适用于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即通过建设高水位、中水位、低水位装卸平台,将上述干散货码头和集装箱码头两种装卸工艺系统进行组合配置,可以实现多用途码头的功能。但是,这种码头布置的缺点是水工结构投资较大,连接道路较长会占用较多的岸线资源。因此,针对超大水位落差的建设条件,有必要提供一种系统较简单、运营较方便、投资相对较省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作业方法及布置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面向超大水位差的多用途码头装卸系统,包括水侧装卸系统、斜坡道运输系统、陆侧装卸系统;所述水侧装卸系统位于斜坡道下端,包括安装在趸船上的水侧多用途起重机,以及连接水侧多用途起重机与斜坡道的人行钢引桥;所述斜坡道运输系统包括铺设在斜坡道上的轨道、运行在轨道上的用于承接货物的多用途轨道车,以及设置在斜坡道上端区域的用于牵引多用途轨道车的纵向牵引装置;所述陆侧装卸系统设置在斜坡道上端,包括陆侧多用途起重机以及用于装卸货的码头陆域。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钢引桥连接在趸船与斜坡道下端的人行踏步之间;该人行踏步布置于所述轨道的中间或侧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组以及与其连接的牵引钢丝绳,牵引钢丝绳与多用途轨道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卷扬机组布置在斜坡道的侧边,其布置高程与码头陆域的高程相同;或者布置在斜坡道的正前方,其布置高程与码头陆域的高程上下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多用途轨道车的上部为水平的货物摆放区,下部与斜坡道平行并且采用钢制车轮在轨道上运行,前端通过滑轮或者牵引绞座与纵向牵引装置的牵引钢丝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用途轨道车采用并排布置的方式,每台水侧多用途起重机配置至少两台多用途轨道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0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