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0337.0 | 申请日: | 202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珑;马子晗;李长海;胡杨;张寅;祁沛垚;张瑞祥;康禛;高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2 | 分类号: | C25B1/02;C25B1/50;C25B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循环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1)、增压风机(2)、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补水装置(10)、烟气排出装置(9)和酸泵(4);
烟道(1)为锅炉脱销、除尘后的烟道,其出口接至增压风机(2)的入口,增压风机(2)的出口接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一入口,补水装置(10)的出口接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二入口,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一出口接在烟气排出装置(9)的入口,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二出口接在酸泵(4)的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补水装置(10)提供带压力的水,该水通过装于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上部的雾化喷嘴由上至下喷洒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压风机(2)出口的烟气,通过布置于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中上部的均流板由上而下通入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一出口布置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顶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二出口布置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解制氢装置(5)、氢气收集罐(6)、电解液收集装置(7)和硫酸浓缩收集装置(8);
酸泵(4)的出口接在电解制氢装置(5)的入口,电解制氢装置(5)的第一出口接在电解液收集装置(7)的入口,电解制氢装置(5)的第二出口接在氢气收集罐(6)的入口,电解液收集装置(7)第一出口接在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的第三入口,电解液收集装置(7)第二出口接在硫酸浓缩收集装置(8)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制氢装置(5)是二氧化硫去极化电解装置,能电解二氧化硫和水的混合溶液,氢气从电解装置的负极析出,进入到氢气收集罐(6),硫酸溶液从电解装置的正极流出,进入到电解液收集装置(7)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制氢装置(5)装置内布置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保证其内部温度能够调整到50℃到15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通过补水装置(10)的补水量、电解液收集装置(7)返回液的多少及烟道(1)烟气二氧化硫含量共同决定。
9.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开式混合硫循环制氢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从烟道(1)来的经过脱销和除尘后的含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增压风机(2)增压后进入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中;
2)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来自补水装置(10)的雾化水、电解液收集装置(7)返回液充分接触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
3)烟气中溶解度较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烟气排出装置(9)中,亚硫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通过酸泵(4)进入电解制氢装置(5)中;
4)进入电解制氢装置(5)的混合溶液进行温度调整、通电电解,产生的氢气进入到氢气收集装置(6)中;
5)消耗了二氧化硫并产生了硫酸的溶液进入到电解液收集装置(7)中,电解液收集装置(7)中的溶液返回到二氧化硫吸收装置(3)开始下一轮循环、吸收、电解;
6)随着循环的进行,电解液收集装置(7)中硫酸的浓度逐步升高,根据工艺要求,一部分硫酸进入硫酸浓缩收集装置(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03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