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故意别车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5065.5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豪;余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旗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8 | 分类号: | G06V20/58;G06V20/56;G06V20/40;G06V10/44;G06V10/774;G06V10/82;G01S13/931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曹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意 车行 识别 方法 装置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故意别车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行车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先根据由车载摄像头实时采集的车前视频数据,实时识别得到车辆识别结果和车道线识别结果,然后针对识别出的各个车辆,根据车道线识别结果实时记录对应的车辆出现事件,最后针对某个车辆,若在最近单位时间内对应的车辆出现事件的记录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并且存在减速行为和达成预设车距条件,则确定对应车辆存在故意别车行为,并留存对应的故意别车判定证据,如此可以使被别车辆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自主抓住故意别车行为识别以及证据留存时机,进而可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故意别车行为,同时还可避免存在费时费力和识别标准因人而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故意别车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逐步成为人们外出的一种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交通违章行为日益增多。别车又称故意别车行为,是指在同个行驶路段上,前车阻碍了后车的通行或者后车在超车过程中故意阻碍被超车辆正常行驶的行为,属于开“斗气车”的一种。近年来,因别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已对行车安全构成了威胁。
目前,现有的别车识别手段主要是基于由行车记录仪保存的数据进行人工分析,明显存在费时费力和识别标准因人为因素而难以统一的问题,同时由于这种数据分析时机多是在驾驶停车或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还存在行为识别、证据留存以及违章处理时机严重滞后的问题,不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故意别车行为。因此,如何使被别车辆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自主识别故意别车行为并留存证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故意别车行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意别车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别车识别手段所存在费时费力、识别标准因人为因素而难以统一和行为识别以及证据留存时机严重滞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故意别车行为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由车载摄像头实时采集的车前视频数据,其中,所述车载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前部并使镜头朝正前方设置;
采用目标检测算法对所述车前视频数据进行车辆识别实时处理,得到车辆识别结果,其中,所述车辆识别结果包含有识别出的至少一个车辆;
采用车道线识别算法对所述车前视频数据进行车道线识别实时处理,得到车道线识别结果;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车辆中的各个车辆,实时根据所述车道线识别结果判断对应车辆是否从相邻车道驶入所述车体前部的当前所在车道且无间隔车辆地位于所述车体前部的前面,若是,则记录一次对应的车辆出现事件;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车辆中的某个车辆,若在最近单位时间内对应的车辆出现事件的记录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启动车载毫米波雷达探测获取对应车辆相对于所述车体前部的车速和车距,然后若根据该车速和来自车速传感器的本车速度发现对应车辆存在减速行为且该车距小于等于预设车距阈值,则确定对应车辆存在故意别车行为,并留存对应的故意别车判定证据,其中,所述车载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所述车体前部且使探测方向朝正前方设置,所述车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体前部的所在车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旗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旗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5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