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适应缺失视角补全的端对端不完整多视角聚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2754.0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4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邓赵红;张炜;王士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321 | 分类号: | G06F18/2321;G06F18/21;G06F18/1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适应 缺失 视角 完整 方法 | ||
1.基于自适应缺失视角补全的端对端不完整多视角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待聚类多视角数据的聚类个数c,视角个数K,样本大小N,各视角的特征维度dk;
第二步:根据输入的不完整多视角数据确定标识矩阵Ek,其定义如下:
同时随机初始化各视角的模糊划分矩阵Uk,聚类中心矩阵Vk,各视角权重wk,映射矩阵Bk;确定算法最大迭代次数
第三步:构建初始化的目标公式,并计算目标公式值,其中目标公式如下:
其中
γ,δ,μ和β为超参数,超参数通常采用网格搜索策略来确定;
公式(2)具体解释如下:
前两项用于对补全后视角以及隐视角进行聚类,同时补全缺失视角;
第三、四项用于捕捉结构化信息,实现补全视角以及隐视角可判别性的提升;
第四、第五项用于获取视角间一致性信息,同样实现补全视角以及隐视角可判别性的提升;
第五、第六项用于自适应调节各视角的权重;
第四步:本发明采用交替迭代优化进行求解各优化项;
第五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并根据上一步中最优的模糊划分矩阵,根据下式得到最终的聚类划分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缺失视角补全的端对端不完整多视角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步,具体操作如下:
4.1固定Uk,Fk,Bk和wk,更新Vk
当Uk,Fk,Bk和wk固定时,需要最小化以下目标公式
令为第(K+k)视角,通过将式(3)相对于Vk的导数置于零,由此可得到Vk的更新公式:
4.2固定Vk,Fk,Bk和wk,更新Uk
当Vk,Fk,Bk和wk固定时,需要最小化以下目标公式:
令为第(K+k)视角,通过将式(5)相对于Uk的导数置于零,由此可得到Uk的更新公式:
4.3固定Vk,Fk,Uk和wk,更新Bk
当Vk,Fk,Uk和wk固定时,需要最小化以下目标公式
通过将式(7)相对于Bk的导数置于零,由此可得到Bk的更新公式:
4.4固定Vk,Bk,Uk和wk,更新Fk
当Vk,Bk,Uk和wk固定时,需要最小化以下目标公式:
通过将式(9)相对于Fk的导数置于零,由此可得到Fk的更新公式:
其中I是单位居中,Sk∈RN*N是对角矩阵,和定义如下
4.5固定Vk,Bk,Uk和Fk,更新wk
当Vk,Bk,Uk和Fk固定时,需要最小化以下目标公式:
通过将式(13)相对于Fk的导数置于零,由此可得到Fk的更新公式:
通过迭代执行(4)、(6)、(8)、(10)和(14),得到局部最优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27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水基灭火器高精度自动灌装机
- 下一篇:肚痛丸的鉴别方法